吉安青原区以水为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4-04-28 16:55:19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刘茂林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河畅水清,童趣乡愁,农旅融合,绿色发展……行走在“东井冈”大地,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水韵悠长、水能涌动、水业蓬勃发展的浓郁氛围。

地处江西吉安市中心城区的青原区,因被陈毅元帅誉为“东井冈”而名冠天下,也因山清水秀引八方来客。水资源丰沛,是这座城市的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新时代下,如何续写“水文章”,做强“水经济”?

“全面推进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治污水、塑美景、活业态,以水为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青原区人民政府负责人表示。

治污水:实现一江清水出青原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经过持续建设,成功把富水河打造为一条具有“山水吉安”“红色故里”“正气家园”的宜居宜业宜游百里生态风光示范带。

“现在河流干净清澈、鱼虾成群,在河里洗菜淘米的日子又回来了,住在河边的感觉很方便、很舒服。”家住富水河畔的渼陂古村村民梁佑民高兴地说道。

横卧在青原大地的富水河,全长72公里,从东固大乌山出来,一路蜿蜒而下,流经5个乡镇,灌溉万亩良田,被誉为青原人民的“母亲河”。

“曾经,富水河流域拥有大小畜禽养殖场数百家,加上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江河水库水质恶化,臭气熏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青原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丛智说。

从“臭水河”到“生态河”,再到“风景线”,富水河的精彩嬗变,正是青原区大力治理污水、推动水环境改善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青原区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实行严格管控,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80余家,拆除栏舍13.5万平方米,解除水库承包合同2份,签订“人放天养”补充协议16份,取缔砖瓦窑7家、违法砂场8家,关闭园区超标企业8家。

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两水”共治项目,在赣江、孤江、富水河等主要河流沿岸的78个自然村全面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污水处理终端93个,受益群众达8万人,构建起覆盖全区乡村治污体系。

在突出“治”水的同时,青原区强化智能“看”水,依托5G网络技术,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统筹整合水旱灾害、砂场、水资源、节水、河长制、环境等多个监测运行平台,建成覆盖全区河流、湖泊、水库、山塘等水域的视频监控体系,打造智慧“河长云”。“有了‘河长云’,河长的眼睛看得更远,监管的触角伸得更长,可以随时了解处理巡河、保洁、水污染防治等大小事务。”青原区河长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区水利局局长稂演说。

此外,青原区建立和完善河湖长制,落实区、镇、村三级河湖长128人,配备网格管护员1200余人,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合作战的责任落实网络,推动河湖长体系延伸至每个村组、覆盖到每条沟渠,让每条河流都有河长了。

“作为一名村级河长,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天坚持巡河保洁,保护好这条河流的生态环境。”正在巡河的新圩镇炉下村村级河长易安明表示。

截至3月末,青原区水库水质达标率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地表水环境综合指数2.8601,全省排名第十。

塑美景:把乡村建成城市后花园

花洲浮翠,水美岸绿,浅水沙滩,滨水石阶……走进富水河畔的千年古村渼陂,原本杂草丛生的河流,整治后清澈见底,新建的水上游乐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文陂镇党委书记黄东海说,文陂镇多方筹资1.7亿元,对渼陂古村水环境进行治理,高标准建成4.2公里亲水游步道、观光桥等水上游乐项目,开发了水幕光影秀、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万岁军》等14个演艺类项目,带动1000余人直接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40余万元。

如今,青原区越来越多的村庄像渼陂古村一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近年来,青原区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融合红、古、绿等特色文化,实施水美乡村建设,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一幅“一轴两区,多点引灿”的水美乡村壮丽画卷。

地处五县交界的东固畲族乡,山高路远,红、古、绿、畲文化厚重。“我们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禀赋,融入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打造具有畲乡风情的生态文化旅游村,激发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让群众吃上生态旅游饭。”东固畲族乡敖上村党支部书记黄小华说。

东固畲族乡近年依托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起特色民宿、农家乐,衍生了采摘、种植等农事体验项目,推动敖上风情民宿、六渡畲乡山水、龙家塘生态茶山、螺坑红色旅游四大美丽乡村组团发展。2023年,全乡接待游客31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410万元。

位于河东街道滩头村的庐陵湾滨水度假区,河湖美景,沙滩暖阳,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水韵气息。该度假区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沿江滨水、亲子沙滩、垂钓、滨江小火车、帐篷露营、美奢民宿等业态,成为集滨水、美食、运动拓展、宿集度假等为一体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后花园。

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村民变股民,让当地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原来的土地贫瘠几近荒废,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村庄环境变好了,流转土地,既有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挣薪金。”谈起村庄变化,滩头村村民陈尚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青原区依托丰富的“天蓝、地绿、水净”生态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以富水河为“主轴”,辐射带动赣江、孤江等流域,整合山水、古村等核心旅游资源,投资5.29亿元,打造了以青原山为龙头,以文陂镇、富田镇、东固畲族乡为主体,集文化遗产传承、红色文物保护、户外写生、休闲旅游、生态康养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有力促进了流域乡村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如今,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美丽山水生态画卷已在“东井冈”大地徐徐铺展开来了!

活业态: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生态好,业态兴,产业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越来越宽。

一场春雨过后,国家4A级青原山风景名胜区的空气格外清新。3月31日,2024吉安青原山半程马拉松赛火热开跑,来自国内外近5000名参赛选手、跑友齐聚一堂,体味诗画青原山的旖旎风光与人文庐陵的深厚底蕴,同时引爆了生态旅游热。

“在风景名胜区举办赛事,让我感觉特别心情愉悦,一路上可以欣赏优美的风景,还可以享受跑马的快乐。”来自赣州市石城县的参赛选手丁伟斌说。

青原区旅游景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朱诗钒表示,此次赛事有机融合了文化、旅游和体育元素,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体育盛会,更是展示青原美景、风土人情、发展成就的重要舞台。

近年来,青原区巧“借”水生态环境之禀赋,善“行”高质量发展之舟,探索实践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经济”和谐共进的绿色发展模式,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以生态环境“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聚焦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青原区深入发掘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东固畲族乡依托“红色畲乡”等资源特色,在敖上村、螺坑村坚持每年举办“二月二庙会”“开茶节”“品荷会”“晒冬会”等节庆活动;渼陂古村把丰富的下元宵民俗文化变成常态化的旅游项目,让村民自导自演,既能展示文旅村庄特色,又能丰富村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绿色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青原区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两品一标”产品12个,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1:48.0:45.9,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96元、49229元,分别同比增长6.4%、4.4%。

既要搞活业态,更要打牢基础。为留住“流淌的财富”,青原区依托毗邻赣江资源优势,建设吉安港天玉码头、吉港通临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做优做大“水文章”,培育壮大“水经济”。

在吉安港天玉码头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目前,20万平方米陆域清淤清表已接近尾声,场地碾压密实正抓紧实施。”吉安港天玉码头项目施工单位总工程师田丰介绍,接下来,将增加人机料的投入,力争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6月码头竣工。

吉安港天玉码头项目是青原区打好“十大攻坚战”之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吉安港体量最大、功能最全、区位最优的综合性货运码头和赣中南物流重要节点,为拥抱浙赣粤大运河江西水运时代、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青原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坦言。

下一步,青原区将持续锚定“三区”战略、打好“十大攻坚战”,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做优做美生态环境,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联动建设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刘茂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