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种花,村庄就能变美?美丽乡村要特色鲜明,而不是千篇一律

2024-03-21 16:58:41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刘秀凤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据媒体报道,今年植树节当天,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赵镇瑶台村村民收到一则“统一砍伐”通知,称为了美化环境,一律清除个人门口杂树,如柿子树、核桃树等。老树被砍伐后,按照县林业局的安排会统一种植蔷薇、月季等花木。美化乡村环境没有错,统一规划设计也十分必要,但追求的应该是各具特色,而不是简单的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蔷薇、月季能够开出娇艳的花朵,柿子、核桃挂满枝头也是别样的风景。

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受到高度重视。笔者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在不破坏乡村原始风貌或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目的是建成一个整洁、优美、宜居、特色鲜明的村庄,而不是简单大拆大建,搭起光鲜亮丽的“空架子”,搞成“千村一面”。小桥流水搭配白墙黛瓦,彰显着江南水乡风韵,但如果村村都搞成白墙黛瓦,难免会有审美疲劳。

一些地方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时,一味追求高大上,建起了凉亭、牌坊、公园、广场等“形象工程”,有的地方甚至打着追求传统特色的旗号,建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和人造景观。钱没少花,但对乡村发展的意义不大。

还有一些地方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迷信“模式”“典型”,盲目照搬照抄,或者所谓的规划设计完全是“批量生产”,试图通过“一刀切”快速出成绩。原始草木已经适应了本土环境,能够长势繁茂,引进的花木是否会水土不服?乡村管护工作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这些外来花木是否能够成活?这些后续问题都会影响“美丽”的成色。

2003年,浙江省正式启动“千万工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推动浙江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就要因地制宜、放大优势、彰显特色。要在保留原始村庄风貌的基础上,适当融入新的元素,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景”,让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我国广大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突出,因此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更多的耐性和决心。

构成乡村特色的不仅有山水草木、一砖一瓦等原始风貌,还有风土人情、乡土文化,这中间融入了村中的岁月变迁和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有很多人的乡愁,这是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内容。美丽乡村建设要从“看得见”的景观、设施改造入手,更要通过“看不见”的文化、情感延续,来凝聚共识、寻求突破。只有融入了本土文化,同时契合现代的生活需求,才能让乡村的美更具生命力。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考量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切入口,努力打造一批有颜值、有内涵、有特色的美丽村庄,让百姓得实惠,才是当前各地应该努力的方向。(刘秀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