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人口集聚,很多人都会认为集聚会带来污染、高排放等问题。”在近期举办的气候变化经济学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明园晨晖学者钟粤俊介绍:“但实际上,集聚能够推动降碳。” 钟粤俊认为,现有研究表明,企业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生产要素向高生产效率地区集聚,既可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又可以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制度和政策导向等因素,我国的要素和产品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割。这不但不利于地区间在人均GDP意义上的平衡发展,还可能加剧经济发展与减排之间的矛盾。 基于空间一般均衡模型,钟粤俊和他的团队定量分析了劳动力空间配置和贸易成本对能源利用效率、经济结构和产出的影响。分析发现,要素和商品的国内循环不畅,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降低劳动力流动和贸易成本,会使非农就业占比和实际GDP上升、单位GDP能耗下降。随着规模经济扩大,上述效应会相应增加。 其研究还认为,要素和产品市场在区域间的分割是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重要原因,畅通国内大循环将促使要素向高生产率和高能源效率地区集聚,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提高的双赢。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钟粤俊的答案是:不存在。因为从全局来看,在一个有要素配置障碍的经济系统里,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在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的集聚发展和要素资源向高效率地区配置,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再配置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双碳’目标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畅通国内大循环,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多赢,真正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使中国经济‘在集聚中减碳’。” 钟粤俊说。(任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