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31 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今日全线贯通运营 继新建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贵阳至荔波段8月8日开通运营后,南宁至荔波段于8月31日开通运营。届时,贵南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运营,我国西南地区新增一条交通大动脉,黔桂两省区间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西南与华南地区联系将更加紧密。 印度说在月球南极附近表面发现硫等物质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说,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携带的探月车在月球南极附近表面发现硫等多种物质。该组织网站8月28日发布的消息说,探月车“普拉吉安”装备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经探测“清晰确认”这一发现。探月车还探测到其他多种物质,包括铝、铁、钙、铬、钛、锰、氧和硅,接下来将探测月球南极是否存在“水冰”。 我国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8月30日,据中国石化消息,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随着配套的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可以满负荷生产绿氢,每年生产的2万吨绿氢全部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现代油品加工与绿氢耦合低碳发展。 科学家首次造出奇异量子“爱丽丝环” 芬兰科学家通过操纵数十万个极冷原子,首次制造出了名为“爱丽丝环”的奇特量子物体。这是一个环状拓扑缺陷物体,它可改变穿过或透视它的量子物体的性质。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以前曾被用来制造名为磁单极子的缺陷,这种粒子类似只拥有单极的磁体。在最新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几毫秒后,他们创造出的每个磁单极子都扩展成一个拥有非常奇特性质的“爱丽丝环”。这一突破为探索宇宙学或高能物理学领域的一些理论提供了新机会。相关论文发表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看不见的“针”让诊断更精准 小分子探针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与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富集或化学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变化,以实现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定位或调控。由于小分子探针分子量小、渗透性强,能够轻易地穿透细胞膜,因此这类探针常用于研究疾病在细胞水平的分子机制。日前,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李林教授、潘思骏副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慧琳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化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小分子探针的最新综述,讨论了具有新功能的小分子探针结构和设计的最新进展,以及小分子探针与生物成像、蛋白质组学和其他新兴技术的集成发展。通过融合其他新兴技术,小分子探针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应用潜力,有望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深入发展。 46亿年古老陨石增进对太阳系理解 《自然·通讯》8月29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分析了一个约46亿年的古老陨石Erg Chech 002,2020年人们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Erg Chech地区发现了这枚陨石。结合此前发表的数据,人们发现陨石形成时存在的铝-26(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在太阳系分布不均匀。这些发现增进了人们对早期太阳系的理解,或能改进确定非常古老陨石年龄时的精确度。研究团队认为,陨石年代研究应谨慎,并采用通用方法,用短寿命同位素测定年代(考虑到其分布不均),以改善确定陨石和行星物质年龄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植入物结合AI将大脑信号转为语音 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和乌得勒支大学科学家成功将人类的大脑信号转化为人们能听得见的语音。借助植入物和人工智能解码来自大脑的信号,他们能够预测用户想说的话,准确率为92%至100%。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瘫痪且无法沟通的患者再次“发声”。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神经工程杂志》。 黑鸟和人类一样,生病时早睡 黑鸟生病时会早些休息,就像人类一样。瑞典隆德大学的Arne Hegemann说,虽然人类可以通过卧床休息几天来缓解轻度疾病,但我们对非致命疾病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知之甚少。他说,一些动物,包括小鸟,需要每天觅食,因为它们没有大型生物那样的脂肪储备。如果这些动物因疾病而丧失行动能力,它们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被捕食风险。Hegemann说,这些鸟不那么活跃的原因可能是它们在免疫系统减弱的同时表现出发烧、食欲下降和身体疼痛等症状。他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疾病的影响可能会更严重,比如在繁殖季节,黑鸟需要喂养幼鸟,或者在冬天,可用的食物更少。该小组计划对此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