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9 深圳首条跨海通道单线盾构贯通 6月8日,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深圳首条跨海通道——妈湾跨海通道右线实现贯通。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线路全长8.05公里,是连接深圳南山区前海片区和宝安区的海底地下工程。此次贯通的妈湾跨海通道右线盾构全长2063米,是整条线路的控制性工程。 “秦岭小卫星星座”首发星成功发射 6月7日12时10分,“秦岭小卫星星座”首发星“西安航投8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发射任务。“西安航投8号卫星”是专门针对秦岭进行环境监测保护的国内首颗商业卫星,装有全色相机和激光通信设备,是“秦岭小卫星星座”星间通信和智能协同的重要卫星,为后续遥感星座建设奠定基础。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地震预警网 6月8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我国地震活动多发,三分之一以上煤矿是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地震预警网和矿山智能化建设。目前,我国建成15391个地震预警站、3个国家级中心,31个省级中心和173个地市级信息发布中心,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预警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在京津冀、川滇闽等地区开展试点服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预警网将通过应急广播、手机、电视、专用终端等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为目标区用户紧急避险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83.13% 6月8日,京津冀“3+N”联盟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正式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采购全国共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762家医疗机构参与,协议采购量约64万个基础包,占联盟地区关节骨水泥总需求量的95%,涉及市场规模约10.21亿元。集采平均降价83.13%,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8.53亿元。参与本次集采共有9家企业,均获拟中选资格。 亚洲粉尘“铁肥料效应”强化北太平洋生物固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环境团队研究员昝金波和方小敏与合作者历经十余年,重建了360万年以来,亚洲内陆粉尘中铁的化学形态和含量变化历史,研究提出,亚洲粉尘的二价铁含量对太平洋地区的浮游植物生长更为关键,青藏高原冰川侵蚀过程可能是亚洲粉尘铁化学形态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6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研究为深入理解“亚洲粉尘铁输入增加、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增强、大气二氧化碳降低、全球气候变冷”这一碳循环正反馈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在济南发布 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协办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高端战略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会上发布了我国首个城市双碳模拟器,该模拟器将对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数值模拟技术平台,为政府碳排放动态调控和产业优化升级管理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我国众多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保驾护航。 中科大研究团队利用“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求解图论问题 6月7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该校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近日基于“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进行两类图论问题的求解,实验速率相比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快约1.8亿倍。相关论文近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该研究成果系首次在具有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上开展的面向具有应用价值问题的实验研究。 浙大团队创造出新物质,成果登上《自然》 近日,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刘昭明研究员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物质,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离子化合物在分子尺度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实现了硬度与弹性在同一物质中的“兼容”,同时还能像塑料那样拥有可塑性。此次浙大团队首次在分子级别上实现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离子化合物的结合,得到了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以往材料的新物质。团队将这种新物质命名为“弹性陶瓷塑料”。北京时间6月8日,这项成果在线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