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8 守蓝色家园 护人海和谐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第十六个“全国海洋宣传日”。驻津央企——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守蓝色家园 护人海和谐”为主题,在“海洋石油278”船举办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志愿服务活动。 一箭26星,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6月7日12时10分,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采取“一箭26星”方式,将搭载的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批卫星主要用于技术验证试验和商业遥感信息服务。这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第2次飞行。 科学家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化学遗迹 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的化学遗迹,首次从观测上证实了第一代恒星质量可达太阳质量数百倍的理论猜想,对于进一步探索宇宙演化奥秘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带领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6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北京居住区新能源车充电试点,服务费将不高于0.5元 为解决居住区有车无停车位、无私人充电桩的新能源车用户“充电难”,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近日印发《北京市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试点工作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统一选址原则、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的“统建统服”充电服务。试点将基于现有公共充电服务体系,以满足居住区新能源车用户就近充电诉求为导向,以居住区外周边充电为主、居住区内公共充电为辅,提供设置在家门口的“类私桩”公共充电服务。方案提出,试点将提供“三个5”体验——“找桩距离不大于500米、服务费不高于0.5元、排队时间不长于5分钟”。 中国科技馆首次推出“非遗科普周”活动 在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带来之际,中国科技馆在6月6日至6月11日之间推出“非遗科普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活动”。本活动是中国科技馆首次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而精心打造,共设置了6项活动内容,包括非遗项目互动体验、“幻方”非遗主题打卡游戏、“风华传千载 非遗共我行”非遗作品征集活动入选作品展示、北京皮影戏表演与专题讲座、“非遗+科技”精品教育活动体验、“皮影也科技——非遗科技文化展”等。 可穿戴动觉感知器件研究取得新进展 人机交互中的动觉感知技术在医疗、运动、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动觉是人类一种与运动相关的身体感觉,能够帮助人类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近日,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研究员李昕明课题组联合中山大学副教授桂许春在可穿戴动觉感知器件及其运动解耦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究提出了一种应变响应模式设计方法,以准确描述复杂物理场景中的运动变形。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并被编辑选为期刊推荐论文。 科学家找到提高山苍子精油产量的关键基因 近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特色林木资源育种与培育研究团队在《森林研究》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文筛选鉴定了精油合成途径关键基因DXR,为揭示樟科精油合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山苍子定向培育高产、优质的栽培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山苍子,隶属樟科木姜子属,鲜果皮精油含量高达4~7%,是我国重要的香精香料树种。山苍子精油因其具有芳香、抗病毒、杀菌、消炎等丰富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作物虫害防治和高级香料等领域。我国山苍子栽培面积21.06万亩,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0.04%。我国山苍子精油年产量14.01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科学家团队创造出新物质弹性陶瓷塑料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研究员刘昭明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物质,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离子化合物在分子尺度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实现了硬度与弹性在同一物质中的“兼容”,同时还能像塑料那样拥有可塑性。团队将这种新物质命名为“弹性陶瓷塑料”。6月8日,这项成果在线刊发在《自然》期刊上。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