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5.16 风云三号G星首套图发布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降水星)首套图5月15日正式对外发布,此次发布的风云三号G星上配备的六大载荷的监测图像,展示了不同层次降水的三维立体结构,有利于更好地监测和预报灾害性降水系统。 新型纳米片无毒清除癌细胞更精准 哈尔滨工程大学5月15日发布消息,该校材化学院盖世丽教授及所在无机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精准、高效的“压电催化”抗癌治疗新机制,团队研制的BiO2-x纳米片首次应用于癌症的压电催化治疗、酶催化治疗和声热治疗的协同作用。与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法相比,该催化肿瘤治疗方法高效、特异性强、安全性高,以更稳定和高效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的动态控制,为压电材料靶向肿瘤治疗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香港首个农科实验项目 “根瘤菌”抵达“天宫” 由香港中文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汉明及其团队研发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日前由“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搭载升空,并顺利到达中国空间站。这是香港首个农业科学实验室项目抵达“天宫”,研究大豆超过25年的林汉明成为首位参与国家级太空科研项目的香港农业科学家。据悉,“根瘤菌”是一类能与豆科植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供植物使用的细菌。据林汉明在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根瘤菌”是大豆进行固氮作用所必需的。通过进行根瘤菌的舱内和舱外实验对比,可了解在太空中重要共生菌的变化,从而筛选有应用前景的“根瘤菌”新菌株。 在青藏高原遇见科学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所)公众科学开放日在北京、拉萨和青藏高原所的野外台站同时拉开序幕。5月15日-16日,在拉萨,青藏高原所邀请西藏当地中学师生参观实验室、冰芯库,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展厅,以及参加科普报告,在藏东南站、纳木错站、珠峰站、那曲站、慕士塔格站等野外台站也将邀请当地的小学生进站参观,墨脱中心将走进墨脱县中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无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5月12日召开的无锡·锡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正式揭牌,将聚焦解决水稻产业中的技术难题,推动水稻育种产业技术进步,并加快把重要实验成果转化为成熟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肥皂洗脸能否驱蚊取决于什么? 据中国科学报消息,美国研究人员在5月10日发表于《交叉科学》的一项研究中报告,用一些肥皂洗脸会吸引蚊子,而另一些肥皂则会驱蚊,但这些效果在不同的人身上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这是肥皂和每个人独特气味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湖北房县发现国家一级保护 植物珙桐原始群落 近日,湖北十堰市房县林业局上龛工作站在野外森林资源调查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原始群落。房县上龛乡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这里自然环境独特,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有21种。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因其花苞的两瓣苞片形如鸽子张开的翅膀而得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经初步估算,此次发现的珙桐原始群落约200余亩,50余株。 陕西太白林区首次发现绿花杓兰 近日,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兰科植物绿花杓兰。绿花杓兰多生于海拔800到2800米的疏林下、林缘、灌丛坡地上湿润和腐殖质丰富之地,因其花的唇瓣特化成兜状、杓状或拖鞋状而得名。由于植物传粉大多依靠虫媒,而绿花杓兰的花色为绿色,与周围植物叶片的色系相同,不易被昆虫发现,所以其传粉十分不易,在杓兰属中极其稀少,是我国特有的兰科植物。在最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绿花杓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