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1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163个新物种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专家创新大讲堂2月19日至2月20日在北京举行。据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丰硕,初步统计发现新物种163个,为现代中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科学家提出粮食生产碳中和新路径 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消息,中、美、德等多国学者进行的一项农业环境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条农业减碳技术路线。通过对现有减碳方法的优化,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碳中和。这项研究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多家权威研究单位共同完成。相关成果近日刊发在知名学术刊物《自然·食品》上。 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正式挂牌 2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正式挂牌。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水下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建设南海基地是加强我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南海基地规划占地74亩,总建筑面积31085平方米,两线一轴四区地分布,含综合管理楼、科研楼、船体修复车间和训练楼等。 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启动 近日,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在广东省佛山市启动,并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龙卷风尺度小、突发性强、监测难度大,一直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难点。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同时也是受热带气旋龙卷等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2013年广东成立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较早专注于龙卷风研究和防御工作。随后在中国气象局与广东省政府省部合作机制推动下,广东加快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已逐渐成为国内首创龙卷预警业务的专门机构。2022年11月,中国气象局在其基础上批准成立该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建设,有望快速提高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成因的机理研究水平,提升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从而有效增强我国龙卷风防御等极端灾害天气的能力。 湖北赤壁新发现大湖咀遗址 2月19日,2022 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消息,湖北商周考古获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咸宁赤壁新发现的大湖咀遗址,专家初步认为是目前在长江以南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周城址。此次考古发掘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00多件。其中一件锡扁壶,年代约为春秋早中期。使用便携手持光谱仪,对其合金成分中锡含量进行测量,发现纯度高达92.7%,这在同时期极为罕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铸造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2.5亿年前化石揭示植物“睡觉”起源机制 云南大学教授冯卓与合作者首次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2.5亿多年前的植物已经进化出一种夜间运动,即就眠运动。相关研究2月16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我们发现在进化的早期阶段,一些已灭绝的植物就进化出了叶片感夜运动,这让我很惊讶。”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冯卓说。2013年,他在活体植物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昆虫损伤模式:叶子上有对称的洞。他意识到,这是因为昆虫在树叶折叠时以树叶为食。由于这种类型的损伤在具有感夜运动的植物中很常见,因此他想知道能否在植物化石中发现这种损伤,并作为感夜运动的证据。 多吃紫色蔬菜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近日,一篇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的综述文章指出,如果花青素酰基化,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有益作用会增强。酰基化花青素虽然在消化过程中不易被吸收,但它们具有益生特性,能比非酰基化花青素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风险。芬兰图尔库大学食品科学部博士后研究员Kang Chen表示,花青素酰基化后更稳定,是更有效的抗氧化剂,而且它们可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使其吸收必要养分。Chen说:“酰基化和非酰基化花青素以不同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产生影响,而前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群具有更大的调节作用。” 土耳其地震后余震超6000次 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2月19日说,该国南部靠近叙利亚地区6日发生强烈地震后,余震超过6000起。据德新社2月19日报道,该机构一位负责人奥尔汉·塔塔尔当天在首都安卡拉告诉记者,强震后“每3到4分钟”发生一次余震,其中约40次为5级以上地震,有一次6.6级余震。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杰西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