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以来,关于病毒、关于防疫的谣言也是一波一波从未平息。其中做核酸都要用到的“棉签”,正是谣言、流言的重灾区。这两天,又有篇热传的文章,里边提到了棉签。今天就此讨论,希望帮助大家减少一些焦虑。 有知乎网友甚至写了《关于核酸检测的记仇日记》提出了以上问题。 昨天傍晚我和妈妈去做核酸检测。 (先提一下,我在大学里做过核酸,棉签都是当着我们面拆开的。具体操作是张嘴-棉签探一探轻轻刮两下-ok) 轮到我的时候,我并没有看见这棉签是刚拿出来的,还是拿出来好半天了。那护士拿棉签在我喉咙处打圈式旋转最少5圈,我呕了。 在我之后是妈妈,她也被那护士拿棉签在喉咙处打圈式旋转六七圈,弄得她很疼,她说棉签有种酸味,回来之后嗓子眼一直不舒服。今早起来照镜子看,嗓子眼(喉咙处)起了一个小小的包,多出来的小包让她很难受。 所以说,核酸检测的棉签卫生吗?检测的人员该不会是那种没学过医的普通志愿者吧?测核酸会呕算正常,但是也不至于手法这么狠哦,就好像不用棉签刮掉我那喉咙处的一层薄膜就誓不罢休一样。 其实,以上网友,纯属多虑。 在网易专栏《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中提到:我们国家要求医用棉签的脱脂棉质量必须符合YY0330-2002要求,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并经出厂检验结论合格,棉签的棉花纤维应柔软、白色、无臭,不得有黄斑、污渍、异物。棉花粘卷应呈内紧外松状,能承受100g拉力棉头不完全脱落,棒材应能承受100g外力不发生永久变形或折断现象。 医用棉签和普通棉签在制作过程上也有很大区别。 在普通棉签的制作过程中,主要的操作就是把棉花粘到纸棒上并定型;而医用棉签的制作工序则复杂得多,它必须要在洁净区中生产,并且要经历过一道灭菌程序。灭菌环节通常采用环氧乙烷法,它的灭菌适应面宽,且成本较低。但因环氧乙烷可能残留,因此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医用棉签灭菌14天后,每克棉花中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微克。 实际上,我们核酸用的“棉签”真实名为“一次性使用采样器”,通常也叫做“采样拭子”,它能够从我们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血液和粪便提取样本检测是否存在病毒。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修订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名录》中,明确采样拭子为一类器械进行备案。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也公开指出,采样拭子的生产环境要求与质量监管标准都是非常严格的。 小小的一根医用棉签中包含了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晶,不论是制作工艺的改进还是使用方法的提升,医务工作者们用他们的严谨和细致不断守护着你我的健康。 所以说,棉签能致癌,这是谣言。 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后,与疫情相伴而生的还有“信息疫情”。虚假信息总会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传播。 现在需要阻断的不止病毒,还有谣言。 科学强国将一如既往,传播有趣有用的科学知识,欢迎持续关注! 作者:苏枫 编辑: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