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望远镜或发现宇宙最古老星系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哺乳动物的温血性可能起源于约2.3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一个由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团队研究认为,哺乳动物祖先的内耳半规管结构,或有助于了解哺乳动物向内温性的过渡是何时开始的。团队研究了作为哺乳动物祖先的56种已灭绝物种的半规管结构变化,他们发现,在晚三叠世一段气候不稳定时期,半规管结构在哺乳动物祖先中突然发生了演化,说明内温性大致是在这段时期演化而来的。这些发现与体温上升5℃—9℃以及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的增强相关。 空间站未来将开展四大领域近千项研究项目 7月24日,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据中国科学院消息,问天实验舱部署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将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体为实验样品,开展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在轨运行十年以上,未来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及应用等4大领域的65个研究计划,包括近千项研究项目。 热浪席卷全国多地,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场 热浪为何一浪高过一浪?气象专家表示,此轮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异动有关。往年我国南方夏季高温主要受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新疆等地的北方高温受大陆高压稳定影响。而今年6月中旬以来,副热带高压北抬,伊朗高压东伸,与中纬度大陆高压“三合一”,形成历史上较为少见、强大而稳定的暖高压带。因此,今年相对来说高温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也比较突出。 单个细胞也能培育出猪肉 据英国《每日邮报》最近报道,荷兰生物技术公司Meatable从猪身上取出单个细胞,并复制猪的肌肉和脂肪自然生长过程,培育出了猪肉。利用这种猪肉制作的香肠也可以像真肉一样,在被烹饪时“嘶嘶”作响。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达安·卢宁表示,他们培养出的肉非常美味,与真猪肉一模一样。这些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端上餐桌。与使用胎牛血清(FBS)制作实验室培育肉类的传统方法不同,Meatable的培育猪肉香肠使用的是“Opti-ox”技术,只需要从动物身上提取单个细胞样本,同时不会伤害它们。 世界首张小鼠“扰动图谱”揭秘基因功能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池天课题组在《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崭新的小鼠基因打靶技术iMAP,快速鉴定了90个基因在39种组织的基本功能,构建了世界首张小鼠微型“扰动图谱”。 狗狗与人越熟悉,尾巴摇摆越偏右 7月24日,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合作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步态相似,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家犬也有着独特而稳定的摇尾特征:与不熟悉的人互动时,狗的尾巴摇摆偏左,而与熟悉的人互动时,尾巴摇摆偏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交叉科学》杂志。 2022年江源科考启动,重点研究“冰和碳” 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于7月24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这次科考活动将为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进行定点“体检”,其中冰储量和湿地碳储量观测是此次科考的重点。冰川考察是此次科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次科考在前期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将通过探地雷达等技术检测冰川厚度,匡算冰储量。这将为预测未来河流径流量变化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企鹅为何能够适应严寒和水下生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企鹅如何演化出能在地球最极端环境中栖居的独特适应性?近期,通过多学科的联合,科学家们确定了一组可能支持与体温调节、潜水、视力、饮食、免疫和体型相关的适应的基因,从而揭示了企鹅的演化历程与适应环境的分子机制。《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在6000多万年以来,企鹅形体型逐渐趋向小型化,喙、四肢等形态特征逐渐转变为更适合海洋环境的特征。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中国科技网、海外网等) 编辑:李慧君 审校:赵狄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