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我国科考队在可可西里发现大规模“红山脉” 地处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是我国最大的无人区。正在此地进行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源科考活动中,科考队发现一处当地罕见的大规模“红山脉”。这一特殊地质现象的发现,将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科学研究。 细菌混合微型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构建出生物混合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研究人员解释说,一旦这种生物微型机器人集结在肿瘤所在之处,近红外激光会产生温度达到55℃的光线,触发脂质体的熔化过程并释放出其内部封闭的药物。此外,低pH值或酸性环境也会导致纳米脂质体破裂,因此药物会自动释放到肿瘤附近。 7月20日冥王星迎观测良机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7月20日,冥王星冲日。在无光害的环境下,我国感兴趣的天文爱好者可尝试借助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挑战观测这颗平日难得一见的神秘星球。 机器狗“莫蒂”1小时学会走路 据《自然·机器智能》杂志报道,为了解动物如何学会走路和从绊倒中学习,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四足机器狗“莫蒂”,它仅仅用了一小时就学会了走路。莫蒂充分利用了复杂的腿部力学,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指导学习:其足部传感器信息与机器狗中运行的建模虚拟脊髓的目标数据相匹配。机器狗通过不断比较发送的和预期的传感器信息、运行反射循环以及调整其电机控制模式来学习行走。 新处理方式使水更容易达到沸点 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水沸腾的过程会消耗能量。据近日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颖的表面处理方式,能够使水更容易达到沸点,因此只需要更少的能量。该处理改善了决定沸腾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传热系数(HTC)和临界热通量(CHF)。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沸腾表面上有很多气泡,这意味着沸腾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气泡过多,它们可能聚集在一起,这会在沸腾的表面形成一层蒸汽膜。热表面和水之间的任何蒸汽膜都会产生阻力,从而降低传热效率和CHF值,提高沸腾过程的效率。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防治心脏病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网站日前报道,一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新西兰接受了基因编辑临床试验,以期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治心脏病。这项临床试验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防治心脏病的一次新探索。 科学家找到类风湿关节炎致病“元凶”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关节进行性破坏。中国医学专家的一项研究发现了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新机制,找到了致病“元凶”——多功能蛋白神经元导航蛋白2(NAV2)。抑制或调控NAV2关键蛋白的表达,可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发表在《信号传导与靶向治疗》上。 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伴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目前,巡天光学设施初样研制取得新进展。望远镜预计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发射升空,将成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舰级空间天文设施。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将架设一套口径2米的光学系统,并配备一系列最先进的探测器。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学运行,已规划的任务寿命是10年,通过维修可以不断延长寿命。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中国科技网、海外网等) 编辑:李慧君 审校:赵狄娜 视觉:龙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