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3月21日电(记者袁全)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73%的人群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 对于孕产妇及婴幼儿来说,睡眠问题的改善则更具挑战性。孕期焦虑、产后疲惫、新生儿哺育和照护,都可能导致孕妇睡眠不佳。近日,记者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国妇婴”)获悉,作为上海首个针对孕妇群体睡眠问题的专病门诊,其产科睡眠障碍门诊从去年3月开诊至今,已有超过千例孕妇进行了睡眠改善和诊疗服务。 34岁的胡女士曾深受睡眠问题困扰。她在去年5月怀上双胞胎,并在国妇婴进行产检。然而,十余年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史,让她的孕期多了一份顾虑。长期服药的她为了降低对胎儿的风险,只能暂停药物治疗,来到睡眠障碍门诊寻求帮助。 据国妇婴产科副主任医师蔡彦卿介绍,胡女士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对分娩哺育、子代健康等问题有潜在担忧,很容易产生精神障碍。尤其是那些在怀孕前已有抑郁症状的孕妇,抑郁的风险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服用精神类药物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也会增加对胎儿不利的风险,这使得孕妇陷入两难境地。 3月21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在为患者提供睡眠障碍诊疗咨询。新华社发 在蔡彦卿看来,此时睡眠的改善是解开“难题”的钥匙。她介绍,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紧密相关,睡眠对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对于孕产妇来说,睡眠改善和行为干预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在孕期这个临床干预和诊疗的最佳窗口期及时进行睡眠改善,就能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有力支撑产妇健康和新生儿成长。”据悉,胡女士在孕期停药后曾出现病情反复,之后经过睡眠障碍门诊干预和治疗得到控制,目前已经顺利分娩。 不过,蔡彦卿也特别提到,分娩并不意味着孕妇的睡眠问题解决了。相反,孕期产生的睡眠问题往往不会自行改善,甚至会因为新生儿的哺育和照护而加重。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存在的睡眠障碍,蔡彦卿说,婴幼儿和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入睡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摇头、睡惊等。该人群的睡眠障碍不仅干扰养育者的睡眠状况,更是会对自身体格生长、机体免疫、神经发育、情绪表现和认知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母亲睡眠质量不仅影响孕期健康,而且还会对婴幼儿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造成影响。且由于孕妇睡眠状况在不同孕期呈现动态变化,尽早地进行贯穿整个围孕期,乃至分娩后一定时期内的防控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国妇婴新生儿科专家刘志伟表示,国妇婴计划将产科睡眠障碍门诊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将睡眠障碍干预和治疗延伸至新生儿、婴幼儿以及儿童期,完善妇幼群体睡眠障碍诊疗闭环,实现“孕产妇+婴幼儿”的一体化诊疗。 “关注睡眠问题的重要性,不止于世界睡眠日。作为一家妇产科医院,我们希望通过睡眠障碍诊疗服务,为更多的妇女儿童带来健康与安宁。”刘志伟说。(参与采写:余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