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362万,患者可能最先表现为失眠、便秘、嗅觉障碍

2024-04-09 17:46:06 来源:文汇网 作者:唐闻佳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正值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承办的帕金森病日科普宣教活动现场,医学专家提醒:帕金森病的自然病程前后大约40年,在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运动症状前,可能先出现非运动症状,比如失眠与睡眠障碍、便秘、嗅觉障碍等。

  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37%,65岁及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63%。据此估计,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总数高达362万人。

  帕金森病病程发展漫长、且不可逆,不同疾病阶段的症状特征表现不同。通常,患者在出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典型运动症状后一段时间才能被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病。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将经历复杂的症状变化。

  处在不同病程的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出不同的治疗需求。比如,在病程早期,应控制运动症状、预防运动并发症;病程中晚期,要进一步控制运动症状以及改善运动并发症。此外,全程管理非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学组组长、瑞金医院刘军教授表示,“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帕金森病的科普宣教和健康咨询活动。我们相信,科普的力量可以改变患者们健康认知,引导他们形成更健康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期待帕金森病患者能改变临床结局,提升生活质量。”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则谈到,帕金森病的管理不仅需要满足各种治疗,还需要心理支持和社会帮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药物和康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手段日益丰富,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帕金森病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从诊断到康复阶段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希望在未来,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构建一个关爱、支持、理解的社会环境,让帕金森病患者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科普环节中,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陈伟教授、瑞金医院吴逸雯教授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帕金森病肢体抖动等作详细科普,希望帮助患者早期识别症状变化,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实现与帕金森病“共处”。

  4月11日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外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活动现场,主办方通过AI技术还原了帕金森博士的形象,屏幕上的“他”对帕金森病几个世纪以来的医学进展娓娓道来,随着科技的进步,AI也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此次帕金森病日科普宣教活动上,科普讲座、暖心互动、健康咨询等同步举行,希望帮助“帕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唐闻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