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24-05-30 09:17:40 来源:《小康》 作者:张宇聪 责任编辑:周经韬 字号:T|T

  为全面了解并掌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通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对西安市某美术类院校大一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心理测评,同时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事后结构性访谈等对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最终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

  文|张宇聪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2023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最新调查结果显示,18至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大学新生作为刚满18岁的特殊群体,往往面临着因身份、心理、学习方式、交往群体等各方面的改变而引发的适应性障碍,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构建一个全面、多元化的心理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对大一学生更具有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发现问题,寻因探果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其中,心理测量使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问卷调查法使用的是适合大一学生群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问卷。人口统计学信息收集包括学生性别、院系。在心理测评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使用文献资料研究、事后结构性访谈等对结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西安市某美术类院校大一学生,回收有效数据2027份,其中男生521人,女生1506人。访谈阶段,在前阶段测验对象中,按照性别、专业的因素选择了十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结构性访谈。

  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常数据中神经质水平为高(情绪稳定性较差)的检出率占8.84%,成长经历异常的检出率占5.07%,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为高的检出率占16.19%,社会支持水平为低的检出率占10.31%,存在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占8.01%。

  SCL-90全国常模为总分 160 分或者任一因子得分超过两分考虑筛选阳性,即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通过把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本研究发现,该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异常的检出率为31.4%,特别关注到的是,女生占心理异常学生总数的76%,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并不乐观。

  通过测量得知,不同性别在恐怖和精神病性总分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抑郁、感到恐惧,男生则更容易固执。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相比较于男生,女生通常在情感表达方面更为外向,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艺术创作中也更注重与他人的团队协助,作品也更加追求内在情感链接。这样的特质更容易使女生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容易产生质疑,其抑郁总分及恐怖总分的得分表现上会明显高于男性。而学艺术的男生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内敛,不轻易表露内心,在艺术创作中,更关注技艺和自我实现,当遇到困难时也更倾向于独自解决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当客观情况与自我意志相违背时,容易出现固执、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偏执情绪,但因其不善与人表达、倾诉,情绪难以消解,因此在偏执总分、精神病性总分上,男性平均值要高于女性,这与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和社会活动评价标准是相一致的。

  此外,通过测量调查还得出,在强迫症状总分上,专业类别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4.516,p=0.034),具体对比差异可知,纯艺术类的平均值(24.81),会明显低于非纯艺术专业的平均值(25.55)。非纯艺术专业学生面临的焦虑、抑郁、固执的风险均高于纯艺术类。根据事后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调查发现,其原因一是受社会发展的限制影响过大,设计类专业被人工智能可取代的风险过高,这造成学生对就业的失望和焦虑,从而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价值感。二是创作表达具有间接性,纯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传统纸笔之间的运作,能够在艺术性表达的同时缓解部分情绪情感,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而非纯艺的学生更多使用媒介产品,使用的熟练程度具有个体差异,增加了学生焦虑的概率。三是创意性要求过高,纯艺术专业侧重于生动具体的临摹和描绘,而设计类专业的评价机制偏重于创意性的表达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更强调细节和完美,这也可能导致强迫倾向较高。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一学生融入大学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以上数据调查和原因分析,笔者对健全大学生心理育人工作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艺术疗愈。作为美术类院校可以结合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合艺术疗愈,比如加入诗歌治疗、舞动治疗、沙盘治疗、心理剧治疗、欧卡沙龙等多种体验性艺术疗愈形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体验形式,增加艺术疗愈的活动体验感,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并有效完成学习,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二是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术类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创作心理健康主题的艺术作品、参与公益事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三是需构建多元化的心理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收集美术类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学业成绩、艺术作品信息等多方面的数据。同时,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朋辈反馈等方式,关注学生的作品、课堂表现、师生评价等方面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数据并进行动态更新。根据监测模型预警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四是心理咨询服务需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时,通过其自身表达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专业学习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结合与其专业教师或研究生导师的联络,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方案。例如,针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困惑,提供心理辅导和建议。

  五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进行干预处置。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处置,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有爱、宽容、和谐的环境,助他们茁壮成长。在进行干预处置时,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尽可能做到干预关口前移。

  (作者单位系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童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教育思考——以美术类大学生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36):306-308.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7.36.108.

  [2] 张凯璇.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23,(02):126-128.

  [3] 周遥遥.“四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下基于SCL-90的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04-106.

  [4] 孙慧.新时代高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22,(18):32-35.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5月下旬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