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序膜课题组提出基于新型显色试剂的水质生物毒性比色检测方法,可在水环境安全检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课题组成员、副研究员余登斌介绍,快速、简便、灵敏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开发,对于保障人们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斑马鱼、发光细菌、产电细菌等生物检测水质毒性,但是这些技术普遍存在操作繁琐、价格昂贵、检测结果肉眼不可见等问题,导致相关检测产品难以普及。 水质生物毒性比色检测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为解决上述难题,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新方法的开发,创新提出的检测方法运用特殊微生物培养基选择性释放显色媒介,构建特异性显色系统,进而实现检测目的。由于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活性会产生抑制作用,这会导致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减弱,从而影响水样颜色的变化。 “这种检测方法类似于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通过肉眼颜色比对就可以实现水质毒性的便捷检测。当水样无毒,会呈现绿色,而当水样有毒,则会呈现黄色,颜色越黄毒性越大。”余登斌介绍,该成果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可视化等优点,有望为发展新型比色检测试剂盒及相关仪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并在饮用水毒性检测、生态毒性检测、危险废物检测等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登斌(左一)正在实验室指导团队成员。(受访者供图) 目前,相关成果已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件。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进行比色检测试剂盒开发,研制便携式、台式、在线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器,并推进系列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记者宋心平、孟含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