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需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仅10%……一直以来,新药研发面临着长周期、高投入、低回报的痛点。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AI技术有望为我国制药领域带来新的助力。 记者12月13日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获悉,该中心已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开启合作,共同研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基础大模型技术,加速创新药物研发。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共同宣布达成合作。(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供图) “AI技术在中国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介绍,基于AI的药物研发被期待成为医药行业的革命性力量。从理解疾病的生物机制、发现靶点、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生物标记物、优化药物结构、预测药物活性,到优化抗体、建立药物知识图谱,AI技术可参与整个流程,一方面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另一方面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鼓励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官张儒民指出,与传统药物研发的漫长过程相比,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可在3至5个月内成功设计出针对相关病原体具有显著效果的小分子抑制剂,并且它们拥有全新的分子结构。例如,在结核分枝杆菌和冠状病毒的研究中,快速设计出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展示了AI在新药设计中的潜力。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于2016年共同创立,旨在围绕威胁全球健康的问题助力更高效的新药研发。 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亚洲负责人刘铁岩博士表示,中国政府对生物医药创新的支持,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和资本投入方面,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期待未来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加入,为全球更多人的健康携手努力。 据悉,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有700多家AI药物研发企业,中国已有AI初创制药企业近80家。(记者胡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