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国家补贴时代结束,新能源汽车打响价格战

2023-01-06 18:13:06 来源:财智头条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2023年伊始,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没了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会向何处去?

  13年前,《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首次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车为今后的发展目标,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政府安排资金给予补贴。

  在2022年国补政策下,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补贴费用为4800元,续航里程300至4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费用为9100元,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车辆补贴为1.26万元。

  但随着2022年的结束,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补也终于落下了帷幕。各家车企在“断奶”后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形成了涨价、降价、保价和按兵不动等“四大”阵营。

  涨价、保价是主流

  补贴结束,意味着差价需要有人承担。

  1月4日,哪吒汽车旗下S、U、V三款车型进行价格调整,分别上调3000元、6000元和4000元。在此之前,比亚迪、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老牌车企率先带头涨价,上调幅度在2000元到上万元不等。

  比亚迪在11月23日曾发布公告称,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下半年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涨影响,决定将对王朝、海洋和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进行调价,价格上涨幅度在2000元到6000元不等。不过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彼时,比亚迪在公告提到,具体车型的调价将另行发布。

  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兑现”此前承诺,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王朝、海洋和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到6000元不等,详情可咨询当地经销商。而新的价格将于1月1日零时起生效,在此之前支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微信图片_20230106181145.jpg

来源:比亚迪官方微博

  2023年1月2日,上汽大众针对ID.3/ID.4 X/ID.6 X三款车型进行调整,除ID.3纯净智享版涨价1.3万元外,其它车型均涨价6600元;一汽大众同样针对ID.4 CROZZ/ID.6 CROZZ两款车型售价进行调整,上涨幅度同样为6600元。

  成立还不足2年的极氪,此次也加入了涨价阵营。极氪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款极氪001已正式上市,官方售价区间为30万元-38.6万元,WE版相比2022款上调1000元。”

  此外,几何汽车也在12月21日发布微博称,几何汽车将于2023年正式调整旗下各款产品(包含几何A Pro、几何C、几何G6、几何M6、几何E)的官方指导价,上涨幅度在3000-6000元不等。

  12月22日,睿蓝汽车也发布车型调价说明表示,因受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及全球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睿蓝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零时起调整售价,上涨幅度5000-8000元不等。

  东风EV新能源也在12月6日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有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预计上调幅度为7000元-9000元不等,不过东风EV新能源并没有在公告中提及具体调价时间,只说具体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

  小鹏、岚图则是保价阵营的领军企业。2023年1月1日,小鹏汽车发布关于各车型2023年销售价格说明称,2023年其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22年12月31日,岚图汽车延续大力度官方补贴,限时90天,继续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助力。2023年3月31日前,全国用户购买岚图FREE全系车型都可无门槛享受30000元补贴。

  特斯拉领衔降价阵营

  2023年元旦后第一周,特斯拉便迎来首次调价,关键词仍是“降价”。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对国产Model 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 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车型进行调价。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幅度最大,降幅4.8万元,达到13.41%;Model 3高性能版降幅最小,为2.0万元占比5.72%。如果追溯去年首次降价前的价格,Model 3起售价至今降幅已达5万元。

微信图片_20230106181212.png

图源:上游新闻

  针对特斯拉此次降价,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1月6日发布微博称,“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1月5日,乘联会发布中国市场预估销量,特斯拉延续劲增态势: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仅Model Y一款车型,就已交付超45万辆,占比约63%,几乎追平特斯拉中国2021年全年48万辆的交付成绩。

  尽管如此,特斯拉在2022年过得并非数据呈现般顺利。从交付数据看,特斯拉上海工厂单月交付超5万辆的次数为九次,剩余三次为4月、5月以及7月,其中在4月份车市近乎停摆的背景下,上海工厂仅交付了1512辆。时间线若拉长至季度表现,二季度亦是交付低谷,四季度的反弹很大程度填补了二季度的“坑”。

微信图片_20230106181235.png

图源:上游新闻

  特斯拉在四季度的强势增长,离不开一个半月内的三次“降价”。

  2022年特斯拉的第一次降价发生在10月24日,此次价格下调之前,特斯拉中国车型价格一年时间之内已经历“六连涨”。彼时,特斯拉中国官宣对国产Model 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 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主销车型进行调价。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幅度最大,降幅3.7万元达到9.37%;Model 3后驱版本降幅最小,为1.4万元占比5%。14天后的11月8日,特斯拉中国再次官宣,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减4000元。

  进入12月,特斯拉并未停止降价的脚步。12月7日,特斯拉中国宣布推出全新补贴政策——限时现车福利6000元。消费者在12月7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符合条件的特斯拉现车并完成交付,将额外享受6000元福利。据财联社报道,多种政策叠加在一起,彼时福利总额可达到16500元左右。

  车企面临“优胜劣汰”

  特斯拉接连降价,可以说是为了冲刺交付量而做出的调整;据2022年三季度车企销量和净利润估算,其单车净利远超一众车企,所以定价更为自由。

  2022财报显示,丰田汽车第三季度售出262万辆汽车,是特斯拉(34.4万辆)的7.6倍,但每辆车的净利润约为1200美元,仅为特斯拉9570美元的八分之一。

  根据财报显示,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三家公司2022年上半年合计亏损达95.94亿元,其中小鹏汽车亏损面扩大122.21%,单车亏损达到6.38万元。

  在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看来,车企现在处于两难境地。“国补”退出以及原材料价格的高企,会让车企直接面临成本的压力。涨价是缓解经营压力的手段,但却容易将市场机会拱手让人。“预计‘国补’退出以及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对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市整体的影响将较小。而每年1至2月正处于汽车行业的销售淡季,大部分车企对于价格浮动会持谨慎态度。”

  于清教进一步指出,“国补”退出后,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加剧,车企虽然提前采取了应对措施,但整体成本压力不容小觑。如今新能源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洗牌将提速。

  2022年就有十余家车企,被迫退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的绿驰汽车和奇点汽车,曾依靠“PPT造车”分别获得了100亿元人民币和170亿元人民币融资,但最终未能完成车辆交付;曾比肩奥迪、宝马、奔驰的宝沃汽车,随着“神州系”的崩塌最终走向了破产;进入中国16年的广汽讴歌,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电动化转型缓慢,自2023年起现有车型均将退出中国市场。

  海外的钱好赚吗?

  近年来,不少新能源车企将目光望向海外市场。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2年1至10月,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

  最近两年,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公布了出口欧洲的规划。于中国车企而言,出海并非新命题,但与过去的燃油车时代不同,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撬动的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到欧洲市场总销量的10%左右。这轮国产品牌出海欧洲的热潮中,中高端车型成为绝对主力,也突显出“中系车”在海外的溢价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欧洲国家的汽车市场高度发达,从汽车消费能力和接受度来看,是外来新能源车企的最佳落脚点。就拿小鹏开拓欧洲市场的第一站挪威来说,过去一年纯电动汽车加上插电式混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90%,这也吸引了比亚迪、蔚来等车企的先后落地。

  但出海之路并不平坦,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小鹏汽车抵达挪威后共交付100辆小鹏G3;2021年G3和P7共交付438辆。去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小鹏汽车经历了一波重大调整,负责出海业务的高管已经离职。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公开表示:“出海要有10年的部署和准备决心,海外发达国家市场将为小鹏汽车贡献一半的汽车交付量。”

  同样第一步落子挪威的蔚来布局更广,野心更大。

  中系车出海通常以直营、代理、进口+、仅进口四种模式为主,蔚来是直营模式的贯彻者,这种模式更侧重于“体验感”,通过客户体验以确保满意度,产生更高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不少媒体对蔚来欧洲市场策略的评价是复制,将其在中国的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完全复制到欧洲市场。

  相较于新势力,传统车企的出海目的地更广泛,布局更深入。

  比亚迪去年9月已在泰国开始投建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同期,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元PLUS三款新能源车型,开启欧洲多国交付,从出口价格方面来看,普遍高于国内价格。

  海外的钱没那么好赚,但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的种子已经播下。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上游新闻、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社、财联社等)

  编辑: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