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补偿N+2、涉及6000余人,小米开启年底裁员。 12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近期开启大规模年底裁员,多个部门均有涉及,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裁员除了小米正式员工之外,还包括大量的应届生,也有应届生称处于试用期就被小米公司裁员。 据了解,本次裁员的补偿政策确实是N+2(在小米服务年数加2然后乘以月工资额),而且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将按照双倍金额折算赔偿。而小米此次裁员与其三季度业绩疲软有很大关系,其各个业务板块均处于下滑状态,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1.1%。 对于小米裁员的目的,据称是要为造车让路。 年底大裁员 涉及多部门 此前媒体报道称,小米本轮裁员整体力度暂未明确,据估算或达15%。 一名小米员工透露,此次裁员规模较大。多部门均有涉及,但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门也有团队裁员40%。 至于具体的裁员说辞,他表示HR沟通是“好说好散”,许多被裁员工对于N+2的补偿方案已经相对满意,未休完的年假则是按照双倍工资折算。部分员工认为,按照今年的形势,补偿方案相较年终奖或许还胜一筹,有三年资历员工拿完N+2后表示,“比正常干7个月多”。 此前已有消息称小米计划大规模裁员,以此减少人力成本,并预估本轮裁员人数将达到6000名,而按照这一数字估算,裁员幅度则接近20%。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小米集团共有35314名全职员工,其中32609名位于中国大陆。 对于相关报道,小米的相关人士表示,小米近期实施的是正常的年底人员优化和组织精简,补偿方案为“N+2”以及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双倍折算。之前有媒体报道的人员百分比和数据都是脉脉上一个匿名造谣帖,实际优化人员数量不到整体的10%。 小米三季度业绩疲态尽显 2022年以来,消费电子行业进入“寒冬”,多家终端厂商业绩大幅下滑,小米也难以幸免。 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020万台,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出货量环比提升。 根据Canalys数据,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为13.6%。 2022年9月,全球及中国大陆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64亿,同比增长7810万;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41亿,同比增长1410万,并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用户增长。 截至2022年9月末,小米集团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5.58亿,同比增长39.5%。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1090万,同比增长35.4%。 这些数据似乎看着不错,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小米难掩窘境。 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实现收入2139.97亿元,同比下滑11.8%。经调整净利润70.57亿元,同比下滑59.8%。 从净利润来看,小米前三个季度经调整后利润为28.6亿元、20.8亿元、21.2亿元,与2021年单季五六十亿元水平相去甚远,分别同比下降52.9%、67.1%、59.1%。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智能手机基本盘快撑不住了。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25.14亿元,同比下滑11.1%。 小米表示,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及ASP均有所下降。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21年第三季度的43.9百万台减少8.4%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40.2百万台,主要是由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除此之外,小米其他两大业务板块也出现下滑。其中,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9%至190.58亿元,环比减少3.8%;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减少3.7%至70.7亿元,环比增加1.4%;其他收入18亿元,同比减少6.6%。 图源:小米公告 现在小米正在寻找“降本增效”的途径,裁员就是最直接、见效最快的一招。 这一点,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三季度财报会议上已有言在先:“降本增效是我们从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我们现在在做进一步的规划,怎么样提高我们的人效,降低我们的成本。为了明年整个业绩的提升,我们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的工作。” 留给小米造车的时间不多了 主营业务纷纷下滑之际,小米还在大力度投入造车。 业内人士分析称,小米选择造车,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对冲智能手机的业务风险。 首先,“逆全球化”趋势应该是最直接因素,全球营收占比达到一半的小米,不能不考虑其中风险,华为就是前车之鉴。 另一方面,长期看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摸到天花板。短期看,分析师们一致认为需求疲软会延续到至少明年上半年,即便复苏也只会是温和的增长。 从去年3月,雷军豪言“我们有钱,有研发团队,有全球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高调宣布进军造车领域;到近期传出,小米造车开发进度不如预期,将导致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一年半多的时间,外界对小米造车的观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图源:雷军微博 在小米集团三季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副总裁兼CFO林世伟透露,小米汽车研发团队人数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总投入为18.6亿元,“2024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非常顺利,目前芯片供应也没有影响到小米汽车业务。” 整个集团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小米的现金流能支撑重投入的造车项目吗? 去年3月,在小米官宣造车时,雷军曾透露2020年底小米账上现金流有1080亿元,足以帮小米汽车度过早期研发阶段,未来10年预计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投入来看,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的研发分别是4.25亿元和6.11亿元、8.3亿元。2022年小米在造车方面的支出为18.65亿元。这仅相当于雷军口中“首期投资100亿”的20%。 而截至9月底,小米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81亿元,现金资源总额为人民币943亿元。 图源:小米公告 “我觉得我们的投资都是经过非常仔细的盘算,用高效率的方式来做投资的。我们目前投资的效率和投资的规模对整个集团的运营不会构成重大的影响。”王翔在业绩会上回应造车投入对小米业绩的影响时表示。 如今来看,小米业绩承压后,选择裁员来节省资金投入,更多的是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小米造车中。换句话说,在业绩下行的不确定当下,小米对于其他支出会有所调整,甚至可能会对其他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但也要实现“节流”让“造车先行”。 在官方的描述中,小米造车处于“正常推进”甚至是“超预期推进”当中,但外界质疑声音不断,从内部员工口中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至少有两位小米汽车内部人士确认,小米汽车的开发项目进度不如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一位高级别员工说,小米汽车的第一台车大部分定型,细节还会微调。不过即使如此,实际的项目进度没有达到预期。 包括离职员工在内,不少小米汽车的员工对第一款产品缺乏信心,主要原因是前期的自动驾驶测试效果不佳。“在发布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中,我们很少可以看到一镜到底,很多都是经过剪辑拼接的,这也是研发进度的一个真实体现。”一位来自研发体系的员工说。 更令他们担忧的是,这些拼接的内容可能与2024年量产时相差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汽车的量产车型在自动驾驶上明显缺乏竞争力。 此外,小米已先后投资数十家汽车产业链的企业,涵盖智能驾驶、芯片、动力电池等领域。但手机厂商造车有那么容易么?苹果造车已有8年,期间多名高管出走,造车团队几经变换,至今未见Apple Car踪影。 如今,小米造车已经箭在弦上,在这个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跨界造车等多方势力的竞技场上,上半场落后的小米造车,能否在下半场弯道超车? 如果要想在2024年顺利投产,留给小米造车的时间不多了。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澎湃新闻、界面新闻、新京报等) 编辑:白静 校对:袁凯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