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通信行程卡“退休”,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了?

2022-12-13 19:01:17 来源:财智头条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北京时间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12日,通信行程卡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公告称: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届时,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当行程卡成为历史后,此前存储在其中的用户数据如何处理,是否会造成信息泄露,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之一。

  12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先后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至此,诞生1000余天的行程卡正式“下线”。绿色箭头、星号标识这些曾经出现的符号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根据5月26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彼时行程卡用户查询次数累计达到556亿次以上。

  精准防控之下通信行程卡退出历史舞台

  继“新十条”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之后,通信行程卡就彻底失去了价值,退出是必然的结果。但在更早前,通信行程卡的使用价值就被大大削减了。

  尽管在各地防控执行中,通信行程卡在定位上只能精确到地级市,给基层实际执行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导致很多人出行受阻。但不可否认的是通信行程卡其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在对个人行动轨迹全面、精准掌握的基础上,在“通信行程卡”研发成功和上线之前,调查个人行动轨迹既困难又繁琐,导致流调工作比较被动和滞后。

  2020年2月13日,疫情防控初期,目标在于限制以涉及武汉及部分湖北城市为主的跨市及跨省流动,为了方便公众证明自己的行程,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出了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通信行程卡。

  公开资料显示,“通信行程卡”上线于2020年3月6日,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信通院在疫情防控期间联合推出的一项公益服务,用户可通过本人手机号查询/证明自己的行程。用户打开微信小程序“通信行程卡”,填写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就可获取本人过去14天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到访地行程证明;根据停留情况,获得绿色或红色的通行卡。

  而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精准防控的实行,缺乏高精度定位能力的通信行程卡无法提供比较有效的数据,反而过大的颗粒度“误判”大量手机用户的行程,导致了不必要的过度防疫和对公众的困扰。

  今年1月就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板留言:“近期疫情频发,各地都要求绿码通行。但是仅能识别到市一级,无法精确到区,更无法到具体街道。就给基层防疫加码创造了温床。尤其是北京这样的直辖市,但凡有中风险地区,所有的北京行程卡都带星。希望能够更精准一点,便利工作生活与正常出行。”

  此后,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通信行程卡也在适时做出调整。

  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通信行程卡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该城市名称后以*(星号)标记,*(星号)标记表示用户前14天内到访过的该城市当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2022年6月29日,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7月8日,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

  回顾通信行程卡的诞生和离开,可以说是“应运而生,适时而终”。从前期发挥积极作用阻隔疫情扩大;再到中期第九版取消封控区、管控区,实行精准定位高中低风险区后作用大幅下降;最后的“新十条”则彻底终结的存在价值。

2.png

图源:百度

  三大运营商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

  出门看码、全民核酸的时代似乎告一段落,不少地方已撤下通信行程卡、健康码的海报。但其背后数以亿计的数据该如何处理,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根据中国移动的一份文件显示,疫情以来,仅移动一家的通信行程卡查询和调用次数就超过了500亿次。

  据第一财经报道,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部主任王春晖认为,行程卡、健康码的使命已经结束,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经不再必要,应当依法全部删除。

  12月12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相继表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图源:中国移动微博

图源:中国联通微博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此前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第二十九条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规违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及时向网信、公安部门举报。

  行程码下线,健康码又该何去何从?伴随公众最紧密的健康码,是否也会走入历史?(参见财智头条此前《行程卡下线,健康码退场,便民服务才是终点?》一文)

  健康码诞生之初以疫情防控为目的,但随着时间线的拉长,“码”数不断升级,疫情防控之外的场景不断融入。健康码的功能愈加完善健全,背后的数据链路愈加复杂,收集的个人信息也愈发庞大。

  个人健康码数据大致可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行程信息、健康证明信息四类,每类包含不同的具体数据条目。以国家标准《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格式》中对健康码数据结构作为参考,健康码涵盖大量个人信息。

5.png

  健康码是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此前收集的数据是否应该销毁?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部主任王春晖强调,行程卡和健康码收集储存了很多详细个人信息,主要是敏感个人信息,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尽快主动删除。如果这类个人信息删除确实出现了技术问题无法实现,就必须将个人信息做匿名化处理。“个人信息一旦做匿名化处理,就无法关联到具体的个人,这类数据信息就不属于个人信息了。不过,当然还是首选全部删除。”

  出行热情即将回归

  行程卡“下线”的消息一出,一些平台上春运期间跨省游交通、度假等产品搜索热度大增。这意味着继取消乘坐飞机和火车核酸证明后,另一跨市跨省出游限制也正式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和旅游部12月9日对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再次进行了调整更新,发布了新版旅游景区、旅行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剧院等演出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除对导游上团前核验健康码外,相关指南均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健康码、开展落地检。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利好消息的不断加持,国内旅客出行需求出现明显上升。据去哪儿数据显示,自12月7日以来,春运期间(2023年1月7日-21日)机票预订量大幅增长,比一周前增长近8.5倍,春运火车票预约量同样增长明显。热门目的地TOP10为哈尔滨、三亚、成都、海口、上海、长春、深圳、沈阳、北京、昆明。据不完全统计,去哪儿已询问的县市当中,绝大部分地区高速、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卡点已取消,除尚未出台返乡政策的地区外,旅客均可以返乡。

  这些出行热情也传递到了二级市场,12月12日,机场航运、景点及旅游、酒店及餐厅等行业股迎来大涨。西安饮食涨停,春秋航空大涨8.47%,君亭酒店、锦江酒店、西安旅游、华夏航空、吉祥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白云机场、中国东航等纷纷跟涨。

  东莞证券指出,文旅部进一步优化旅游防控工作,国内旅游出行进入快速复苏阶段,业绩弹性大、高成长标的有望受益,推荐优先受益于出入境限制放松的出境游龙头。

  首创证券指出,短期来看,防疫政策的科学精准化调整有力助推航空需求侧修复。2022年冬春航季航线计划数量较疫情前增长,预期疫情后国内和海外航线数量双双复苏。中期来看,出境游反弹力度更强,需求修复后将体现较高韧性。长期来看,政策支撑行业发展,需求将在疫情修复之后反弹,但由于疫情期间航司运力的增长减缓,供不应求将带动行业整体景气上升。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上游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等)

  编辑:白静

  校对:袁凯

  审核:龚紫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