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则“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消息称,9月15日起,腾讯会议部分功能开始收费,并且需至少支付1个月的费用。 有网友发现,原来可免费使用的视频转换为文字的功能,现在仅可免费体验10分钟,且只有选择成为付费会员后才可能看到全部转换的文字。 目前,腾讯会议的会员有四个不同收费价格,分别是连续包月、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对应的费用是25元、30元、88元和288元。 图源:网络 “限免测试”阶段已结束 对此,腾讯会议客服介绍称,包括实录转换文字、设置联席主持人、调高同时在线视频人数等功能,是腾讯会议最近刚上线的收费会员服务。此前,上述服务免费是因为属于“限免测试”阶段,现在该阶段已结束。 对于个人用户,目前腾讯会议的会员只能包月起步,分为四个不同收费价格,分别是连续包月、12 个月、3 个月和1个月,分别对应的费用是25元、288元、88元和 30元。 有网友希望腾讯能提供按次或者按日包的会员服务,腾讯会议客服表示,目前腾讯会议的会员服务都是按月起算,不提供按次服务。 据了解,腾讯会议是腾讯云旗下的一款音视频会议软件,于2019年12月底上线。具有300人在线会议、全平台一键接入、音视频智能降噪、美颜、背景虚化、锁定会议、屏幕水印等功能。该软件提供实时共享屏幕、支持在线文档协作。2020年1月24日起腾讯会议面向用户免费开放300人的会议协同能力,直至疫情结束。3月 23日,腾讯会议开放API接口。2022年6月30日,腾讯会议应用市场正式上线。 公开信息显示,腾讯正式入局视频会议上线245天后,腾讯会议用户人数就突破了1亿,成为最快超过1亿用户的视频会议产品。 实际上,腾讯会议创立初就支持付费功能。300人以下使用腾讯会议免费,300人以上公司开企业员工大会、或是大型培训、论坛峰会等超过300人接入需求时,则需要付费使用。 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吗? 虽然企业有权决定如何收费,但是否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比如提供按次或按天服务的收费选项?如果只提供包月收费模式,是否合理合法?腾讯会议不提供单次会员服务,是否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专家认为,目前很难认定腾讯会议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吕来明认为,只要不是超额高价,即便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免费改收费并不违法,“收费是单次还是包月,也不违法。” 吕来明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弹性较大,除非明显不公平或违反原本的服务协议,一般并不会认定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被损害。实践中,法院多数尊重经营者的经营自由。也即,在消费者存在市场选择机会的情况下,对于定价及服务收费方式,一般应交给市场选择。 丁晓东也认为,目前很难认定腾讯会议的行为不合理,并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不涉及垄断,或者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比如在已经处于收费模式的情况下,企业单方改变服务模式),企业可以自由设计、选择其商业模式。 “如果企业的商业模式被过度限制,最终受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和用户。”丁晓东说。 钉钉项目超过10人收费 不光是腾讯会议,此前,钉钉项目也开启了收费模式。 7月,钉钉发布费用策略调整公告称,7月1日起,钉钉项目基础版将把免费使用人数上限调整为10人,若用户所在企业在项目中的使用人数超过10人,届时已超过人员将无法正常使用钉钉基础版项目。 当时,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各网络媒体热议,据悉钉钉官网显示,有5亿用户在使用钉钉,2000人以上大型企业为钉钉贡献了近1/3的活跃度。截至2022年3月31日,钉钉已经服务2100万个企业和组织。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4月钉钉的MAU(月活跃用户人数)为2.26亿,已成为阿里体系内用户规模最大的To B应用。 不过钉钉相关负责人很快对此回应称:该为不实消息,实际为钉钉内的一款项目管理功能“钉钉项目”把免费使用人数上限调整为10人。“钉钉项目”现已切换为Teambition产品,收费策略也将与Teambition保持一致。若用户所在企业在项目中的使用人数超过10人,届时已超过人员将无法正常使用钉钉基础版项目。 钉钉基础版仍然免费。对于用户而言,这到底是虚惊一场,还是投石问路,钉钉尽管作出了解释,但其加速走向商业化决心已经很明显。 To B商业化到底该怎么走 To B生态想要持续地良性运转,必然离不开健康的商业化。2022年,被称为是协同办公商业化加速元年,钉钉在成立第七年迈出商业化关键一步,腾讯会议正式开启付费模式,无独有偶,企业微信也开始大调收费策略,将平台抽佣制改为按用户账号收费,让用户产生不安全感,引发市场激烈讨论。 不同于C端市场,B端协同市场商业化阻力因素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还来自于实力竞争对手的压力。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尽管各自持有不同的商业化逻辑,但这些互联网巨头试图抢食传统厂商的份额很难,因为B端市场有先发优势,产品依赖性也普遍很高,通常不轻易更换。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B端市场重视的是专业服务与技术实力,在这个市场上收费模式本应该是理所应当的,高价值的专业服务企业也愿意掏腰包,共建良性的商业模式。先用免费吸引流量,然后伺机进行收费,这是互联网企业对C端市场惯用的思维,放到B端肯定不合适。 更为合理的是为价值付费。 过去二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即企业构建产品,进而通过补贴赚取流量,流量池做大,最终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变现付费。这或许是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先免费然后再开始商业化探索的理由之一,但这套模式并不适用于To B商业化。 有观点认为,免费长不出To B服务生态,收费有利于商业正向循环,良币驱逐劣币才是To B服务该有的面貌。下一个开始收费的,又将是谁呢?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中国网、蓝鲸财经、第一财经等) 编辑: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