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关于字节跳动自研芯片的传闻便持续不断。 7月19日,字节跳动公司发言人正式对外证实,公司确实正在考虑设计自己的芯片。 字节跳动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探索可供自身在专业领域使用的芯片设计,因为公司无法找到能够满足其要求的供应商。这些针对需求定制的芯片,将可帮助处理字节跳动在视频平台、信息和娱乐应用等业务领域的相关工作负荷。 他强调,字节跳动并不会将自研芯片销售给其他公司。 图源:网络 在芯片方面早有布局 据了解,字节跳动的芯片研发团队分为服务器芯片、AI芯片、视频云芯片三大类,其中服务器芯片团队的负责人为原高通北美研发团队的资深人士。此外,为了自研芯片,字节跳动还从华为海思、Arm等公司挖来了不少人才。 事实上,早在2018年4月,字节跳动副总裁杨震原就曾表示,字节跳动拥有全球数量最大的用户上传视频需要分析理解处理,平台推荐引擎也需要强大的机器学习算力,有非常大量的芯片采购和应用,目前也在芯片相关领域积极寻求突破。 2021年3月,字节跳动在其官网,发布了12个芯片相关职位,包括芯片应用(ARM软硬件优化)、芯片应用(ARM硬件,北京/上海)、芯片CAD工程师、芯片综合/STA工程师、芯片DFT工程师、芯片后端设计工程师、芯片CAD等。当时就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正在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 对此,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仅回应称:“是在组建相关团队,在AI芯片领域做一些探索。” 今年6月,字节跳动又上线了多个芯片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其校招网站发布了多个SoC系统开发、设计、验证的实习生岗位招聘启事,工作地点主要位于北京和上海。招聘详情页显示,字节跳动要求应征者熟悉RISC-V或ARMv8系统架构,对于系统开发、验证岗位的员工,还有X86体系架构的要求。 字节跳动官网招聘 在自研芯片的同时,字节跳动近几年还投资了多家芯片厂商,其中就包括希姆计算、摩尔线程、润石科技、睿思芯科、上海云脉芯联、光舟半导体、聚芯微电子等。 互联网/云服务巨头自研芯片已成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云服务巨头自研芯片并不少见,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等厂商都纷纷推出了自研芯片,主要方向也均为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 阿里巴巴在2018年就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随后,该公司相继发布了ARM服务器芯片“倚天”,AI芯片“含光”,RISC-V架构CPU核“玄铁”,以及RFID(射频识别)芯片“羽阵”,布局覆盖从云端到终端芯片。此外,平头哥在2017年发布的神龙云服务器中,还设计了智能网卡芯片X-Dragon,即现在市场上热门的DPU(数据处理器)。 今年6月13日,阿里云宣布推出云基础设施处理器(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CIPU),并将其称为新型云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据该公司称,CIPU向下对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快速云化并进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飞天”云操作系统,可以将全球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 腾讯则早在2015年就开始自研图片编码FPGA。2020年,腾讯成立了专注芯片研发的蓬莱实验室,旨在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验证的全覆盖。在此之前,该公司还投资了云端AI芯片企业燧原科技。 2021年11月,腾讯首度公开自研芯片进展。该公司推出分别面向AI计算的“紫霄”、用于视频处理的“沧海”和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等三款自研芯片。其中,“紫霄”性能相比业界提升100%,已流片成功并顺利点亮;“沧海”压缩率相比业界提升30%以上;“玄灵”性能相比业界产品提升4倍。 2018年,百度宣布自研AI芯片“昆仑”,并成立独立公司——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昆仑芯)。2019年12月,百度宣布昆仑一代芯片已完成研发,将由三星14nm制程代工,2020年初量产,可应用于搜索排名、语音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2021年8月,百度CEO李彦宏亲自发布了第二代百度昆仑AI芯片“昆仑芯2”,并宣布实现量产。该芯片采用7nm制程,搭载自研的第二代XPU架构,可应用于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领域,还可赋能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生物计算、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行业。 今年5月中旬,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昆仑芯正寻求新一轮20亿元融资。如果这笔投资最终敲定,这家公司的估值将从一年多前第一轮融资时的130亿元增至170亿元。 产业趋势倒逼自研芯片潮 软硬一体化需求强烈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曾表示:“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不能满足其对AI算力的要求是百度决定自己研发芯片的原因。” 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曾透露:“腾讯云正在朝着海量算力、实时分析、极致传输三个方向,不断夯实技术基础,而芯片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基础设施。面向AI计算、视频处理、高性能网络这三个存在强烈需求的场景,腾讯进行了芯片研发。” 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软件只是引擎,想发展技术护城河,必须弥补芯片设计和研发这个关键短板。邱跃鹏坦言:“随着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软硬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软件定义硬件势不可挡。” 随着智能化时代来临,5G、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已成为行业风口。芯片作为其核心硬件,需求量与技术要求都在不断增加。而互联网公司要想在这些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单靠目前的软件及商业运营等“软”科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着手“硬”科技,研发具有强大的高性能芯片作为硬件支撑,来实现软硬一体化。虽然传统芯片设计公司可以给互联网公司提供芯片技术支持,但随着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很难满足芯片设计的独特需求。另外,互联网公司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场景需求直接分享给设计公司,因为其中涉及到很多机密。因此,出于差异化竞争与供应链安全等因素,互联网公司选择跨界自研芯片,结合系统和软件打造专属生态。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电子报、北京日报等) 编辑: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