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贷难、信用贷款难、中长期贷款难,仍是眼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结构性难题。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各大金融机构正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撑起“保护伞”。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9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上市银行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图源于网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普惠金融作为北京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单设机构、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单项考评,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链条。北京银行通过创新首贷专属产品,加大首贷客户支持力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2021年北京银行首贷支持小微企业5142户,累计金额超520亿元,在2021年末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入驻银行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在加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将服务中小企业市场定位与政府扶持政策有机结合,加大首贷、续贷、延期还本付息及普惠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借助政策工具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 此外,北京银行还加速推进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强化前沿金融科技运用,搭建线上获客、审批及放款等前中后对公全流程业务模式和平台支撑。贷前,客户可通过“北京银行京管家”APP、微信小程序等渠道自助线上申请;贷中,通过大数据筛选并匹配对应产品,依托行内对公网贷平台实现模型审批和线上提款等业务操作;贷后,借助小微授信后管理系统,建立预警信息,并据此进行触发式贷后管理。 在科技金融方面,北京银行在首都布局最早并始终在中关村地区保持首位,众多科技小微企业从10万元、50万元贷款开始,获得北京银行长期稳定支持,直至发展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户数超7100户。 文化金融贷款是北京银行的一大亮点。北京银行聚焦文化行业自身的产业特性、行业特质及企业特点,针对性推出“创意贷”“运河帆影”金融产品体系,面向行业领军人才发布“文化英才贷”,为北京市文化园区及园区内企业量身定制“京彩文园”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21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近630亿元,户数超3200户。 普惠金融战略,是中国建设银行基于新发展理念落实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这个大背景,并结合自身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研判而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其中,中国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下文简称“中山建行”)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山建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完善创新产品体系、经营架构和业务模式,业内首创推出了“三大”拳头产品,即“小微快贷”和“云税贷”两个大数据全线上产品和“抵押快贷”便民产品。“小微快贷”和“云税贷”,从申请到支用仅需3~5分钟,最高可达500万元,无需抵押无需担保,还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此外,中山建行创新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新模式、新架构,针对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打造了“信贷工厂”的经营模式和标准的“流程银行”,搭建市场化的服务机制,将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业务全面下沉至全市各网点经营和办理,发挥网点多、覆盖广、队伍强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服务渠道,建立普惠金融和中小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各营业网点即可获得专业、高效、高质集一体的全方位融资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高速增长,叠加疫情对宏观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冲击,普惠金融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拐点已经出现。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二者增速分别为25.5%、31%,较2021年一季度末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这也是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速环比下降的情况。 迹象表明,普惠金融在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消息称,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完善“十四五”期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 作者:《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 袁帅 编辑:黄伟佳 校对:阿黎 审核:龚紫陌 ▼往期精彩不容错过~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九):强化政策联动 为企业“保驾护航”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四):乐观者前行,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三):三分之二小微企业未能享受到政策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