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各地加紧“拼经济”

2022-06-15 19:38:26 来源:财智头条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说,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二季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困难的局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大物流保通保畅力度,强化助企纾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经济运行实现由受到疫情冲击因素出现下滑到逐步恢复的转变。

  付凌晖称,4月份受多地疫情散发的影响,经济主要指标出现下降,5月份疫情防控向好,生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但是仍有部分指标同比下降。6月份,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

40b21fab5bde8a5ba58996eb686aeca0_副本.jpg

摄影/宁颖

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六个方面33项措施。其中,在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

  四川稳经济“30项”、天津稳经济“35条”、浙江稳经济“38条”、西藏稳经济“38条”、江西稳经济“43条”、北京稳经济“45条”、福建稳经济“48条”、宁夏稳经济“50条”、甘肃稳经济“53条”、广东稳经济“131项”……各地出台的稳经济政策措施,可谓细致完善。

  梳理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各类投资计划、上马各类“重大项目”、减税降费、减租减息、调整房地产开发与市场政策、发放消费券、促进旅游、鼓励民间投资搞活资本市场、特殊情况扩展财政、城市更新等等。

  总体来说,除了为市场主体解难纾困外,大部分的举措依然是围绕投资、消费、出口进行。这昔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也的确是短时间能够见到稳增长效果的。这当中,预计恢复最快的将是投资尤其新基建投资,其次是消费,然后才是出口。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

  国务院出台的稳住经济大盘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日前表示,财政部将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迅速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将加快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基本能够在6月发行完毕,将对各地专项债券支出进度进行督促,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在拉动有效投资中的积极作用,以稳投资带动稳就业、促增长。

  此次财政发力的着力点集中于基建投资、减税降费和民生支出。根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将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各地也在积极细化落实相关举措。今年,全国预计退减税2.64万亿元,重头戏是增值税留抵退税,预计全年退税1.64万亿元。为保证这一政策更好落地,江西提出,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进一步加大专项补助力度,支持市县落实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原由市县财政负担部分,全部转由省财政负担。

  减税降费帮助企业渡难关的同时,各省市区还借助专项债券扩大有效投资。在浙江,今年财政部下达新增专项债券2325亿元,目前已发行1633亿元。浙江省财政厅表示,通过开展大服务大督查大抓落实行动,督查各地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储备项目转化为发行项目、新的储备项目等情况,各地使用进度明显加快;确保今年新增额度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工

  随着一系列稳投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地方正在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8个省市自治区在稳经济政策实施方案中强调要扩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其中,有16个提出要加快水利、交通、物流等项目建设进度;13个提出要加快新能源、数字基建等项目建设;8个提出要推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

  这些基建领域施工条件都较为成熟,短期稳增长作用较为明显。

  今年中国将确保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30项以上,预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000亿元以上。近期全国各地热火朝天:5月16日,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开工建设;5月19日,福建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工建设;5月30日,雄安新区起步区西北围堤治理工程开工建设等等。

  今年中国将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目前已有8个省市自治区在稳经济措施中明确将新增一批此项目建设。

  比如,6月7日,深圳市举行2022年第三批新开工项目启动活动,此次共启动新开工项目109个,总投资约1012.5亿元,2022年度计划投资约203.8亿元。此次深圳“10+1”区均有项目开工,涉及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度假乐园、医疗中心、枢纽配套、学校、保障性住房等。

  据相关报道,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都在数千亿元级别。从各地开工项目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涵盖民生补短板、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领域。

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

  从总需求的角度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和“活力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整体市场消费需求收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加6.8%(增速同比下滑13.1%)。

  因此,刺激消费成为各地稳经济举措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以来,深圳、重庆、南京等30多个城市发放消费券,总额超40亿元,主要覆盖零售、餐饮、汽车、家电、电商、文旅等行业。

  研究发现,一块钱的政府补贴,能够拉动3.5元至5.8元消费者计划外的新增消费,这些新增消费主要集中在餐饮、食品、零售等板块,而这些恰恰是受疫情的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些零售行业。因此,对于消费的刺激将对整个经济有一个明显的拉动作用。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和2021年,全国多地曾开展过消费券计划。比如北京就在2020年6月6日北京启动了消费季。截至2020年底北京消费季实现销售额135.2亿元、拉动杠杆达到14.8倍。香港特区透过两轮消费券的发放,也令4月零售销售总额同比上升11.7%,至302亿港元。

  重点行业促市场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于4月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促进汽车消费的系列措施,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通过政策加力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稳住增量,增加新车消费,盘活存量,扩大二手车流通,促进汽车市场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了汽车相关刺激政策,有的是真金白银的补贴,有的发放汽车消费券,在上海、深圳、广州等限购城市还增加了购车指标。根据城市与车型不同,补贴从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最高的深圳达到2万元/台。

  一些城市仅补贴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辽宁沈阳、浙江义乌、河南郑州的补贴则不限定于新能源车;但不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优惠力度要大于燃油车;另外,多地对对报废旧车、置换新车有额外的优惠;而湖南等部分地区仅补贴指定的车型或品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这一波汽车消费刺激措施将拉动5000亿元的汽车消费。

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就加强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发布通知,将跨省游“熔断”政策的行政单位从省(区、市),调整为县(市、区、旗),以及直辖市的区(县)。

  云南省财政统筹安排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约20亿元,落实支持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行业纾困帮扶、旅游业恢复发展奖补等政策。同时,2022年发放2亿元文旅消费券、1亿元自驾游电子油券。

  广西近日发布20条政策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加大“引客入桂”力度。如主动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对接,开展“千万老广游广西”活动,最大限度承接其旅游消费需求。加强省际旅游合作,重点加强与相邻省份合作,以及具有差异性、互补性省份合作。

  据吉林省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44.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9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2亿元。端午期间,居民出游以本地游、周边游等短途游为主,城市休闲、户外露营、乡村旅游、自驾游成为市场的热点。

四川省文旅厅近日发布通知要求,不准擅自索要省内游客核酸检测报告,不准擅自拒绝接待来(返)川游客,不准擅自限制各类文旅场所接待量,不准擅自扩大“熔断”范围,不准擅自暂停文旅经营活动。数据显示,端午节假日期间,全省纳入统计的715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58.2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41.79万元,游客接待人次恢复到2021年同期的7成以上,较2022年清明小长假分别增加18.35%和24.48%,全省文旅市场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劳动与实践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导游协会会长陈乾康认为,旅游业能不能走出低谷,主要还是看疫情影响。如果不再出现更大疫情,各省都会逐步放宽限制,旅游业是可以较快走出低谷的。

  虽然当前国内还有散发疫情,但疫情防控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从政策端发力也好,从刺激消费着手也罢,都是国家为稳住经济增长大盘所做出的努力,各地政府只要锚定目标,精准发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必将实现经济稳增长目标。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中国经济网、光明网、第一财经、中宏网等)

  编辑:阿黎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