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内生动力的自我崛起——当雄县荣获“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

2021-12-30 23:23:1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周雪妮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记者 周雪妮 广州报道 12月29日,以“新发展理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隆重举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荣获“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奖项

据悉,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主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特别支持,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承办,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黄埔文化集团协办。

图片32.png

乡村兴则国家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当雄,地处西藏中部,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这里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0-60%,自然生态脆弱,产业极为单一。近年来,当雄县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依托畜牧、文化旅游、天然饮用水三大优势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加速产业落地、发展全域旅游,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艰苦的环境下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生态筑基——推动“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基础。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当雄县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勾勒出羌藏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当雄县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活动的红线、底线、高压线,并对所属乡镇进行特色功能划分与发展方向定位,形成了“重点开发2镇、限制开发6乡,禁止开发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念青唐古拉-纳木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阿热湿地”的开发格局。同时,按照地理环境,划分滨湖牧区、边缘高寒牧区、河谷牧区和城郊牧区等类型,将村庄分为城郊型、拓展型、整治型和迁并型等类型,并分类对生态村创建指引发展路径。

初春的清晨,清澈的当曲河从当雄县城流淌而过,滋养着沿河两岸的百姓,景美水清是背后,是当雄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的生动写照。当雄县坚持以草定畜,实现天然草场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人护水、水养草、草饲牛、牛富人”的生态发展模式。同时,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不仅如此,当雄县还以源头控制为统揽,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着力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成污水厂处理及收集系统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并推行清洁生产,创建绿色企业,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近年来,当雄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自治区级生态村达到100%,自治区级生态乡镇达到100%,并荣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持续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到位,是乡村振兴的民心工程,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雄县以民生工程作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牧区基础设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增强了当雄县综合服务功能,牧民们出行条件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得以便利,生活幸福指数节节升高。

让我们从一组数据看当雄乡村振兴的成绩单:2021年,当雄县农牧民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2344.66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35.96元,年均增长38.7%,比同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6.7个百分点。

除了农牧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当雄县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也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实现“一村一幼”;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的覆盖率达到100%,建成新冠肺炎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提升区域重大传染病的检测能力,消除了长期影响人民健康的包虫病,完成全人群结核病、肝炎、风湿病筛查;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组建行政村文艺演出队,农村书屋实现全覆盖……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支撑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引领——让“美丽资源”变“美丽经济”

当雄,藏语意为“天选牧场”,辽阔的草原、丰美的水草使这里成为牦牛的天堂。然而,产业单一、知名度差、缺少人气也一度成为当雄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拦路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自2018年起,当雄县以“文化引领、品牌赋能”为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路径,成功打造了区域公共品牌“极净当雄”,有效推动以“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和“7100冰川软水”为核心的净土健康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领域探索“当雄实践”。

作为牦牛养殖产业化的先行者,相比过去简单粗放的牦牛肉养殖、销售模式,当雄县于2015年已经推出了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即通过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打造牦牛品牌产业链,实现农牧业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今,当雄牦牛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完成了牦牛肉“SC”认证。随着牦牛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全国各地的订单也接踵而至。截至2020年底,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量已突破500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牦牛产业的发展,也实在地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2017年,在当雄县龙仁乡郭庆村,净土现代化牧场的投建使用进一步实现了牦牛养殖科学化、制度化。牧场吸引周边牧民通过牦牛入股、草场流转、牧民入园的方式就近就业,放牧员、饲养员、管理员、财务、技术员、厨师、防疫员、保洁员等岗位,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如何让“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进一步转换?当雄的答案是:引进产业、创造品牌、聚焦人气。

纳木错圣水厂、极净牧场、蓝色天国、康玛温泉……政府全力引导、排忧解难,让一个个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当吉仁”赛马节、虫草文化节、天湖·四季牧歌》舞台剧……各种演出与赛事助力西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当雄纳木措、有身份证牦牛肉、“7100”冰川饮用水……品牌的打造实现了“生态资本”向“富民资本”的转换。与此同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创建,让区域公共品牌“极净当雄”熠熠生辉,实现了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资源强县迈进的转变。

据悉,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突破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5%,分别比2010年、2015年增长了3倍和70.1%,县域经济保持长足发展良好态势。如今的当雄,随着高原蓝牦牛产业基地建成运营,第二、三产业带动力不断增强,以天然饮用水为核心的工业规模逐步壮大,旅游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与此同时,当雄还通过区域公共品牌的塑造与电商渠道的打通,激活了当地资源,让更多的好产品有了销售渠道,走向了世界。

编辑:周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