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郑良 广州报道 通过规范化建设、科学化提质、市场化管理、智慧化运维,陕西省汉阴县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这一民生痛点,探索出农村供水汉阴模式,实现了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安全、洁净水质管理。 12月29日,以“新发展理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隆重举行,汉阴县荣获“2021年度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奖。 “2021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颁奖典礼现场 汉阴县地处陕西省南部的秦巴山区,农村供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投入不足、管理不善、运转不畅等难题长期存在。然而,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确保饮水安全保障是头等大事。怎么迎难破题?汉阴县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规范化建设、科学化提质、市场化管理、智慧化运维”的供水保障体系,供水质量显著提升,供水条件大幅改善,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2019年10月,农村供水汉阴模式获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并在全省推广,2021年汉阴县涧池水厂荣获全国规范化水厂称号,汉阴成功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陕西省汉阴县荣获“2021年度中国民生决策创新典型”奖 规范化建设,夯实安全供水基础 供水设施是安全供水的基础,为补齐短板,汉阴坚持以饮水安全全覆盖为目标,规范有序推进建设。 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制发《汉阴县水利扶贫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施规划》等文件,明确“规模工程优先部署、单村水厂因村布局、小型供水工程按需补充”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构建区域大管网联通、大配套衔接的格局。 “五有标准”,规范建设。在布点建设中,全县水厂按照有院子、有绿化、有监控设施、有消毒净化、有办公用房的“五有标准”规范统一建设,建成花园式和科普式水厂。 备用水源,增强保障。强化备用水源建设,对规模供水工程按照双水源标准规划建设,提升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供水保障能力。 汉阴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王侠军发表获奖感言 科学化提质,筑牢水质安全底线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三同时”制度,把安全、洁净水质保障落实到从“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 开展水源保护。按照水源保护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11个,制定保护办法,设立警示牌,建设保护围栏。发动群众、管理企业和公益组织组建“御源军”共同参与水源地管理和保护。 完善消毒措施。从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及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促进水质达标。对采用一体化净化器处理或无过滤措施的,一律补建构筑物净化处理。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购买配备消毒设备200余台,将规模以上水厂原二氧化氯消毒设备更换为智能次氯酸钠消毒设备,配备便携式余氯测定仪,可根据用水量自动调节运行效率,与管水员手机连接,可远程查看消毒设备运行情况,适时添加药剂。供水规模在10-30m³/d的小微型供水工程安装太阳能自动电解食盐消毒设备,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通过现场制备次氯酸钠并根据流量变化精准投加,达到消毒效果,解决了偏远供水工程安全问题。 加强水质检测。落实千吨万人水厂水质日检制度,按标准建设水质化验室,配备专职化验员开展常规自检。供水规模在每天2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疾控中心加大抽检频次,及时出具水质化验报告,确保水质安全。建成汉阴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力争完成农村饮水63项指标CMA认证工作。将水质检测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检测经费,实现水质检测工作常态化。 市场化管理,激活生产运营活力 以市场化管理为改革导向,进行机制创新,深化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市场化改革,推进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切实提高了供水效率和效益。 实行“量化赋权”,推进市场化管理。先后出台《汉阴县深化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工作方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工作方案》等文件,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投入多元、经营放活、管理规范、服务社会化的工程管理和良性运行机制。以涧池镇为示范,通过量化赋权改革,将镇村两级水厂经营权通过招标形式交由民营供水公司运营,由供水公司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开展服务管理,并开通24小时抢修服务热线电话,群众用水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赋权释能,全县10个镇共成立12家民营供水公司,管理100个村级(含集镇)水厂,服务全县71%的行政村;针对部分集中供水工程用户分散、管理成本高等问题,结合实际成立县属国有农村供水公司,管理41个行政村供水工程,填补供水管理“真空地带”,真正做到管理责任落实全覆盖。 落实“五位一体”,健全管理机制。出台《关于明确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的通知》,积极构建县政府主体主责、水利部门行业监管、镇村属地管理、供水公司运行管护、社会及群众主动参与的“五位一体”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体系。落实四级回访制度,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确保农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按照“确有必要、按需配备、人事相宜”原则开发40名管水员公益性岗位,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实行优胜劣汰,保障供水安全。 完善水费收缴,健全长效机制。广泛宣传水费收缴政策,县物价部门核定水价标准,集镇、社区等采取计量计费方式,居住分散的农户采取“基准水费+计量水费”方式收缴水费,在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维修养护基金,通过水费收缴走以水养水长效发展的路子。 智慧化运维,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智慧水务“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建设,通过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从源头到水龙头”、“从运行到服务”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将各镇20人以上集中供水消毒运维平台和监控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收集,服务中心可远程查看各供水点运行情况,并对水质、用水量等数据远程监测。一旦出现非法闯入、水质异常、设备故障等情况,可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置。 建设智慧化信息化管理监控平台。在水源地安装高清摄像头,在标准化水厂安装智能监控和预警设备,并与管理员和河湖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如遇异常状况,管理员可通过手机远程查看、处置,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能。 建设智慧供水平台。各抽水工程配置自动控制系统,各水厂引入全自动制水水质水量控制系统、加药系统、水质消毒系统,制水时只需定期备足药剂即可,有效化解了人员不足、消毒不科学等问题。在供水环节配置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PH计、浊度计、液位计、余氯分析仪、进出水流量计,建立供水各环节数据库,将采集数据与要求达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处理,自动得出针对工艺设备运行的控制方案,并通过操作界面提示操作人员该进行何种操作与调整,以保障各个工艺环节参数达标运行。在故障处理上,管理平台自动分析和判断现场设备的故障识别与报警系统,系统自动发出参考指令,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建设智慧缴费平台。群众只需在手机上安装“汉阴掌上水务”APP,即可获取用水情况,查询账单,在线报修报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进行缴费,极大方便了群众。同时,引进国内行业领先的江苏永冠供排水公司,与本地供水企业及国有企业共同成立陕西丰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智慧水务运维管理平台研发、饮用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次氯酸钠消毒设备研发,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及科技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智慧水务体系的使用,延伸拓展了服务管理功能,助推供水工程区域集中调度、巡检、运维,达到“一控、三保、四减”(控成本,保安全、保水质、保服务,减人、减电、减药、减漏损)的建设目标,全面提升了汉阴城乡供水运营、管护、应急抢修能力,供水安全得到稳定有效保障,推动了供水管水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全县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和群众满意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稳步增强。 “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持续加强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践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营和管护机制,以城乡共享优质供水服务的供水保障模式,积极打造老百姓的‘好水生活’。”汉阴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扬表示。 据悉,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主办,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特别支持,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承办,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黄埔文化集团协办。 编辑:彭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