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镇位于肇庆市封开县西部,下辖大洲社区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共139个村民小组,人口 2万多人。总面积163. 03 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 1. 145万亩。北回归线贯穿境内,贺江、东安江蜿蜒贯穿全境,两江四岸翠竹林立,生态优美,拥有“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 “采茶戏“”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潇贺古道”和“茶船古道”必经之地。199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的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1、大洲镇聚力产业振兴,推动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大洲镇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 党员示范在致富创业上,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多业共兴、多元共生的产业振兴联合体,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大力培育花卉、茶叶、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四大产业,大力推动文旅振兴发展,“封开贺江奇景生态游"入选首 批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洲东畔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贺江碧道画廊在全域旅游建设中大放异彩,2021年春节期间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努力实现“产业建在屋前后、创业可在家里头、就业不出村门口”。 一是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稳固产业基础。大洲镇与华侨城卡乐农旅公司合作开展大洲镇全域旅游项目,形成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的镇域经济发展布局,围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打造了花果山农庄、美廊壹号农庄、足食精品民宿、观光旅游巴士、贺江画舫游、大洲茶文化特色街、扶贫产品展销中心、上律两广农贸特色街等“吃住行游娱购"一体的三产融合载体,将“陆道、水道、碧道、绿道、赛道、古驿道”六道融合,“以路为廊、以水为链",串点成线、以线带片,把交通陆道、江河水道沿线打造成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村一品。形成花卉、茶叶、林下经济、特色养殖“四品”主导产业。引入“合作社+基 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等农业生产新业态,大力实施头雁行动,建成兰花、鹰嘴桃、单机茶、竹菰、金线莲、杏花鸡等示范基地,产业基地带动全镇贫困户265户全部脱贫,贫困户每人增收2300多元。 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深入开展“万 企帮万村"行动,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撬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成西畔村130亩三角梅示范基地,大洲村引入社会资本流转土地200多亩建设桑果采摘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足食村村企合作盘活闲置宅基地、老旧建筑建成精品民宿风水间。 2、大洲镇聚力人才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创新发展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 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 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敲门砖”。大洲镇党委始终把引人才、 育人才、留人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不断激发农业农村 发展活力。同时,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力。 一是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 帮镇驻镇扶村工作队,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主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发挥好各级党组织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坚持“蹲苗”历练,让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增长才干,磨炼担当作为,加快成长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坚持严管厚爱,不断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勇当乡村振兴大任的干部队伍。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活力。推进“人才回乡计划”, 吸引了一批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带富领头人成为储备干部,并在这些人才队伍中发展了中青年党员33名。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培育乡村工匠。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不断改善农村创业创新生态。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发展壮大乡村振兴志愿者队伍。建成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孵化基地和两广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吸引大学生160人返乡成立9家公司、专业合作社27个、家庭农场36个。 3、大洲镇聚力文化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大洲镇坚持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 风、淳朴民风,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搭建乡村文化传承载体。大洲镇通过组织开展技能培训、 展演比赛、非遗进校园、进乡村等形式,使得非遗项目“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采茶戏等得到活态传承发展,传承人群迅速增加,为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大洲经济建设和文化旅游大局。另一方面通过史料留存、档案建立、传承人培训等方式对乡村非物质文化予以保护,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紧紧围绕茶船古道文化,规划建设古道公园、龙皇岛古码头公园、茶文化特色街,重现“茶船古道”这一胜景,让茶船古道这沿线生态景观带成为大洲镇文化之源的地标性景观。 二是搭建乡村治理服务载体。加快推进“家越美、粤幸福”乡村最美家庭和美丽家园建设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大洲社区“碧道画廊美美与共”社会治理共同体试点建设经验,持续倡导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进美丽乡村,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大洲镇聚力生态振兴,推动美丽乡村绿色发展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 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 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大洲镇把党建引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作为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提高绿色生态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抓手。 一是坚持坚持规划先行。围绕“灵魂在水,根在文化,生命力在产业,核心在美丽,持续发展在开放包容”的理念,着力打造“展 示历史文化传承带、共享国家战略振兴带、体验绿水青山旅游带、再现文化商旅古驿道”,将“陆道、水道、碧道、绿道、赛道、古驿道”六道融合,形成“以路为廊、以水为链"的建设思路,串点连线、以线带片,把交通陆道、江河水道沿线打造成贺江碧道画廊。 二是全域推进厕所革命。9个村居共65个20户以上自然村按要求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建造任务普及率达100%,每个行政村建设1个以上标准化公厕,自然村(居)按需建设(改造)1个以上标准化公厕并投入使用。累计改造户厕800多户、建设公厕30座、乡村旅游公厕8座。全部公厕落实管护责任人、保洁责任人和日常管护责任,开放使用。 三是全域治理生活污水。所有自然村全部通过雨污分流、污水 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污水就地就近实现资源化利用无需建设污水收集管渠等方式100%收集,治理率达100%。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和50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辖区农村污水全部有效治理,河道水清、鱼游、岸绿、景美。 四是全域治理农村垃圾。按照“户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立215个垃圾收集点,聘请了52名保洁员,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开展垃圾分类, 分类减量达36. 55%和资源化利用率达36. 55%。各村均建立了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或村庄保洁机制,广泛开展“五美家庭"“五美庭院”“清洁村庄”等评比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村庄环境长久有效治理。 五是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镇拆除 3800多间破旧泥砖房、废弃猪栏、牛栏、违章建筑,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各自然村因地制宜对拆旧闲置地开展建设“四小园”建设,典型的有足食村、董家村、上下罗田村、上律村、岐岭村等“四小园”建设;各自然村100%实现集中供水且入户率达100%。2019-2020大洲镇完成“四好农村路”硬底化建设20公里;完成县、乡公路维修32公里,乡道路面拓宽23公里;完成省道535线大洲镇段22. 5公里改造为沥青路面,从县城区至大洲镇区中心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完成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辖区内8个行政村的公建规范化卫生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5、大洲镇聚力组织振兴,推动美丽乡村优先发展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一是二级书记带头抓。大洲镇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 导,成立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的镇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村“两委"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度,形成了二级书记齐抓共管大格局。 二是队伍建设全域抓。镇党委落实“头雁18条”,完善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制定《2021年大洲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干部年度考核办法》,推动乡村“头雁”干有奔头、干有劲头。选优配强组织带头人,6名新任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5岁,村级党组织成员年富力强、平均年龄41岁,大专以上学历12人。推进“人才回乡计划",吸引了一批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带富领头人成为储备干部,并在人才队伍中发展了中青年党员33名。 三是党员示范广泛抓。深入开展“两强三好"模范支部创建活动,通过搭建党员活动平台,将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广泛动员有能力、有抱负、热爱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加入村干部队伍,健全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党建网格化示范点, 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同频共振。在廊道建设中 极发挥党员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活动,创新推行“一 敲门两服务"工作法,开展“千名党员联千户"活动,在全镇划出68个党员责任区,对346名农村党员挂出“共产党员户”牌子,对 180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组织300多名党员结对贫困户帮助恢复生产和解决就业问题,先后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160 多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