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林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郭玲 北京报道 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国家信息中心、求是《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8第十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于12月15日在北京启幕。作为“中国民生第一论坛”,以“高质量发展与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18第十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得到了求是《小康》战略合作伙伴——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学术支持。 法治引领、促进、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法治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法治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林发表了题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的主旨演讲,开门见山地提到了法治的重要作用。他举例说,比如立法方面,目前现行有效的法律269部,其中有100部左右是直接或间接调整和保障经济发展的;比如司法方面,过去5年全国法院审结了商事案件1643.8万件,处理僵尸企业破产案件1.2万件。 事物都有两面。李林坦言,看到法治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也要看到法治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些局限。“法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治是万万不能的。”在他看来,我国法律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比如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是不是需要制定新法?比如如何提高少数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增强他们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们应该针对法治短板,构建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李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一方面是加强立法,法治的引领作用首先是立法的引领,但是立法往往相对滞后,它是对既有经验、既有实践、既有成果的某种总结调整,可以在这些基础上适当超前。“没有实践作为基础,要想凭空想出一些规则,制定一些规范,然后来引领,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它并不是不能做。”另一方面是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法治保护,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案件当中的周期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还要构建好的市场经济法治环境,这些方面都面临着大量工作要做。 |